客服热线:4000085670

把握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

   2016-04-05 510
核心提示:推进针对主体的改革。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各个主体共同行动,如果每个主体都能采取节约资源、治理环境、爱护生态的行动,则生
        推进针对主体的改革。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各个主体共同行动,如果每个主体都能采取节约资源、治理环境、爱护生态的行动,则生态文明建设必成。而要调动各个主体建设生态文明的积极性,一方面要制定激励政策,另一方面要推进各个主体自身的改革,消除其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制度根源。改革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改革。对国有企业而言,要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产收益分配制度改革、公司治理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垄断行业准入制度改革、能源资源价格改革等,减少和抑制垄断,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对政府来说,要通过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为重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审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干部考核制度改革等,转变职能,精简机构和人员,强化公共服务,减少对市场的直接干预,降低企业成本,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减少企业和政府对资源环境的依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针对生产要素的改革。供给侧也就是生产侧,总供给可用生产函数来表示,产量由生产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共同决定,全要素生产率又由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三大发动机”决定。其中,要素投入是指劳动、资本、土地、资源、环境等生产要素“量的增加”;要素升级是指生产要素“质的提升”,包括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知识增长、信息化等。需要强调的是,好环境是一种容易被忽视的重要生产要素。为此,要重点推进针对要素有效投入和要素升级的改革,特别是符合供给侧改革要义的促进要素升级方面的改革:通过推进科技制度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减少经济对资源环境的依赖程度,促进绿色低碳技术进步和绿色低碳产业发展;通过推进教育人才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全民素质,增加人力资本,实现人才各得其所、各尽其才,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能源资源消耗率;通过金融制度改革,优化资金配置,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发展绿色金融;通过土地制度改革,抑制土地财政,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减少土地浪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资源产权制度改革,明确资源保护主体及其责任,避免“公地悲剧”,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通过环境制度改革,明确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及其责任,划定生态红线,推进生态环境产品交易,遏制环境污染恶化趋势。

       推进针对结构的改革。结构优化可提高效率、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结构优化要结合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化等来推进。比如,推进新型城镇化,可以使农民从较低效率的农业和农村转移到较高效率的非农产业和城市。由于城镇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和聚集效应,可以集中分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可以集中治污,因而可从总体上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减少单位GDP的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意味着区域分工协作的深化。根据经济学原理,分工协作加深可极大提高效率,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效果。当前,阻碍结构优化的制度还比较多,如户籍制度、城乡差别福利保障制度、城乡不统一的土地制度、行政区划制度等。因此,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消除人口自由流动的障碍,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让更多农民共享现代城市文明;加快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尽快形成城乡统一的养老、医疗卫生、低保、公共服务等制度;加快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进行政区划制度改革,如推进省直管县改革等,减少管理层级,实现责权利对称。通过这些针对结构的改革,可以促进结构优化,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BAT光环夺目,沪上“互联网+”怎么追

上一篇:

吉林市地税局查获一起虚构实体逃税案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评价细则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吉ICP备09011022号  |  220302020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