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0085670

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万能险规模下调

   2017-03-13 1220
核心提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涉及各行各业的攻坚战,保险业自然也不例外。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保险,包括五险一金、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涉及各行各业的攻坚战,保险业自然也不例外。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保险,包括五险一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大病保险、保险资金、农业保险和出口信用保险等。

  近年来,保险业发展势头良好,“十二五”期间,全国保费收入从2011年的1.4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1万亿元,年均增长16.8%;保险业总资产从2011年的6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5.1万亿元,年均增长20%。

  但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究其原因,随着保险业发展壮大而显示出良好的市场发展潜力、产业前景,使得一些社会资本纷纷投身其中,但是个别金融大鳄火中取栗,通过短期理财型保险产品积聚规模,依靠权益类投资获得超额利润,在保险业和资本市场引发持续争议。

  为此,保险监管“严”字当头,通过严格股东准入标准、加强穿透式监管、强化股权结构监管、加强资本金真实性检查等措施,解决少数保险公司治理缺陷和不足的问题,完善保险主体结构,将保险市场留给真心实意发展保险之人。

  此外,还通过完善保险产品设计和资金运用规则等方式,扭转少数保险公司过度依赖短期理财型保险产品的局面,引导其发展风险保障和长期储蓄型保险产品,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和养老等需求;发挥保险资金的长期投资优势,引导其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稳健投资原则,不断加大对实体经济和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持力度。

  主体进退有序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吸引社会资本纷纷涌入其中。社会资本与保险市场的良性互动对保险业发展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如加强保险市场竞争,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建立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保险体系,推动保险产品创新等。

  但问题随之而来。少数保险公司一股大、治理失衡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公司治理形似而神不至,更不排除个别金融大鳄将保险公司作为“提款机”和融资平台,为其在资本市场牟取暴利。

  解决上述问题,关键是在保险主体的供给上进退有序。以正在修订完善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为例。其中,将保险公司股东分为财务类、战略类和控制类,分别设立严格的约束标准,严格防止动机目的不纯的社会资本投资保险业;加强对保险公司真实股权结构和终实际控制人的穿透式监管;强化股权结构监管;加强资本金真实性检查。

  在此基础上,一些在申请筹建过程中存在瑕疵的保险公司已被拒之门外。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今年以来,保险监管已不予批复筹建四家保险公司,分别是正佳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福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福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阿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一位保险业资深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某一时间节点陆续发放一批保险牌照后,应该给予一定发展适应时间,不应在短期内继续发放下一批保险牌照,导致相互急功近利发展业务。”

  当然,有进则要有退。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表示:“经营绩效低下的保险公司是否及以何种方式退出市场,关系到市场主体发展模式的转型、保险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建立市场退出机制,以硬性的市场约束机制促使保险公司将重点放在提高保险资源的配置效率上。”

  目前,保监会已经正式发布《广西辖区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市场退出管理指引》,以广西为试点地区,开展区域性市场退出实践,加强对保险分支机构市场退出行为的引导。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也在此前不久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进入保险市场就必须遵守保险监管的规矩,就必须承担保险业对社会、对实体经济、对人民群众的社会责任,容不得挑战监管的底线、破坏行业的形象、损害群众的利益,否则就要坚决把它驱逐出保险业。”

  产品增减得当

  近年来,一些激进型保险公司为了迅速集聚规模,大肆发展短期理财型保险产品,业务结构高度集中,一味缩短产品期限、提高收益,负债成本和投资压力高企,不得不在权益市场博取收益,而这在利率下行周期和资本市场波动的情形下,使得资产负债匹配风险尤为突出。

  对此,必须从保险产品和资金运用的供给上“刮骨疗毒”。以短期理财型保险产品集中的万能型业务为例,保险监管完善了万能险监管制度,从精算定价到产品设计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尤其强化了法定准备金监管,以确保保险公司有能力兑付未来到期负债;建立万能险业务规模、期限结构宏观调控机制;开展保险业现金流压力测试,尤其是加强对重点保险公司的日常监管;加大现场检查力度,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这促使保险公司的产品结构发生转变,即风险保障和长期储蓄型保险产品活跃,万能险产品数量、规模和结算利率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调,产品和交费期限延长,中短存续期保险产品得到严控,并且保险公司正在根据监管新规全面进行产品的切换。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法院的那些事儿

上一篇: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振兴老工业基地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评价细则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吉ICP备09011022号  |  220302020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