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0085670

聚焦太仓制造2025 工业蓝图勾勒美好愿景

   2016-06-17 540
核心提示: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太仓市基本步入新型工业化发展阶段。5年之后,全市工业经济会发展到什么水平?最近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
        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太仓市基本步入新型工业化发展阶段。5年之后,全市工业经济会发展到什么水平?近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太仓实施纲要暨“十三五”太仓市工业经济发展规划》勾勒出了工业经济的美好愿景。
       “太仓制造”转向“太仓智造”
       “十三五”期间,太仓市工业将以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增强太仓的国际竞争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取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具有太仓特色的民营制造业,坚持不渝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努力建设产业集聚度高、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产业链竞争力强、区域产业特色鲜明的长三角中高端制造业基地和创新、服务中心。
       工业增加值年均增幅在6.5%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4.5%;超百亿元产值企业2家,超50亿元产值企业5家;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00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以上;新兴产业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5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40%;宽带普及率超96%,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15年减少16%,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5年下降19%。
       重点发展三大新兴产业
       围绕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和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两大领域,重点推进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改造提升具有传统优势的纺织化纤服装产业。支持重要产业链和重点产业领域骨干企业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鼓励传统支柱产业向研发、营销两端延伸,新兴产业重点强化对产业链关键环节补缺。到2020年,要培育风力发电整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新能源汽车、通用及专用装备、高科技新药等几条有较高含金量的特色产业链。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着力发展通用和专用装备、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装备、精密机械等高端装备大类。到2020年,高端装备产业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2025年力争达到1800亿元。
       新材料产业以石化新材料、特种纤维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为发展重点。到2020年,这一产业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2025年力争达到1600亿元。
       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医药研发试验、诊断试剂、医疗器械、酶制剂、药品生产、 创新药物等研发制造。2020年这一产业产值力争达到500亿元,2025年力争达到1000亿元。
       打造三个千亿级板块
       立足产业布局现状,太仓市将把沿江大港区板块、沿沪高新区板块、中部民营经济板块等三大板块发展成为工业转型发展的载体,形成三个千亿级板块。
       沿江大港区板块包括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港区)、浏河镇、浮桥镇,做大做强,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智慧港、生态工业带。以国家级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重点推进港区重大装备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的整合完善、提档升级。
       沿沪高新区板块包括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城厢镇、双凤镇,创新创业,建设沿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和汽车产业服务基地。以国家级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省级太仓高新技术开发区(筹)为核心,重点建设新区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园、精密机械产业园,城厢镇的科技产业园。
中部民营经济板块包括沙溪镇、璜泾镇,做优做特,加强自主品牌培育和发展,塑造太仓区域品牌新形象。
到“十三五”期末,形成10个左右产出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工业集中区,淘汰现有30%的小型零散布局企业,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率达80%以上;到2025年,园区外小型企业基本淘汰完成,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率达到95%以上。
       六大工程推进目标实现
       “十三五”期间,太仓市重点实施创新升级工程、智能制造工程、质量品牌工程、企业培育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和生产性服务业支撑工程。
       创新升级工程主要是加大招商选资力度,推动工业基础技术突破,推进企业成为研发和创新主体,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加快两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工程则是加快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建设智能制造技术研究基地,实施智能制造标准化提升。加快发展人机智能交互、柔性敏捷生产等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方式,鼓励企业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和信息控制等装备与技术,培育一批涉及宽带网络、多网融合、下一代互联网、信息消费、智能终端等领域的重点配套生产企业。打造一批智能制造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发展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组建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凝聚智能制造发展合力;实施重点项目诊断和数字企业培育,推动智能工厂(车间)建设。企业培育工程主要是构建梯次型企业群体培育体系,着力打造一批骨干企业,积极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再培植一批上市公司,引导企业转变发展理念。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有力有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上一篇:

工业4.0时代的生活:想要什么就生产什么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评价细则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吉ICP备09011022号  |  220302020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