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0085670

创新是解决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2016-06-16 800
核心提示:访国家科技部原调研室主任胥和平 创新能力不足,已经成为我国目前产业转型的突出问题,特别是核心技术缺乏和产业化配套薄弱,已
       ——访国家科技部原调研室主任胥和平
       创新能力不足,已经成为我国目前产业转型的突出问题,特别是核心技术缺乏和产业化配套薄弱,已成为制约产业转型的主要原因。要增加创新能力的供给,就要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两方面寻求突破。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在当下,以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而提升我国供给侧的竞争力,有助于释放经济增长潜能。换句话说,供给矛盾尖锐、结构调整困难、经济发展不景气的原因来自方方面面,但是从科技和创新的角度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突破口之一。
       就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国家科技部原调研室主任胥和平,探究创新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胥和平认为,科技竞争是产业竞争乃至国家竞争的核心,在供需矛盾上,应聚焦供给端。供给端改革关注的是经济体系问题、制度问题,包括了政府、企业、市场各个方面,重点在于改革和制度设计,在于提供促进创新的政策,让企业成为创新能力供给的主体力量。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变革
       “当前,世界科技迅猛发展,成为产业变革的关键驱动力。全球化进入了以新科技革命驱动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大调整的新阶段,科技竞争前移成为产业竞争乃至国家竞争的核心。”胥和平说,从大的背景分析,进入21世纪以来,以新科技革命为引领的全球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新能源、信息网络、新材料三大产业迅速增长,支撑了以智能制造为引领的新工业革命快速发展,正在推动新一轮全球化深入发展。新能源、信息网络、新材料和数字制造等领域的重大创新和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能源革命蓄势待发,信息技术革命深刻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同时,新材料的制备推动着传统制造业发生根本性变革,生物产业则为智能制造创造出新的发展空间。”胥和平认为,这些变革将直接导致人类的生产方式、经济结构乃至社会治理结构发生深刻改变。
       供需矛盾聚焦供给端,创新是关键
       供给和需求是经济活动的两个基本面,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胥和平认为,随着考虑的角度和时间尺度不同,政策结论也会不同。其中,供给能力是经济体系的基本性质。在一定的技术经济平台上所形成的供给框架和供给能力,需要有相应的需求来对应,通过短期政策扩大需求自然是对的。
       但同时应该看到,中国经济的根本问题仍在供给方面,多年来我们提高有效供给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方面我国确实形成了大量的生产能力,特别是一些制造业领域的生产能力;但同时人民群众的大量需求,不仅是高水平消费需求,还有一些生产生活所必需的基础性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基础性供给短缺问题仍然存在,高质量供给短缺问题更为突出。胥和平表示,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就在于尽快形成高效、高质量的供给能力,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活力。这是中国经济长期繁荣发展的关键。
       创新能力是供给本质的东西。通过提高创新能力来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其实是我国近十年来一直努力做的事情。《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自主创新,让创新成为统领各方面工作的主线。
       对此,胥和平认为,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多数情况下思路还未真正转变过来,很多时候讲的是创新驱动发展,想的还是投资、劳动力、资源驱动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和培育新兴产业的进展不大。创新能力不足,已经成为我国目前产业转型的突出问题,特别是核心技术缺乏和产业化配套薄弱,已成为制约产业转型的主要原因。实际上,产业更替必须要有新东西出来,必须要在创新上有突破。有了新技术、新产品,发展就有了新动力、新支点、新空间。
       那么,如何增加创新能力的供给?胥和平说,这就要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两方面寻求突破。一方面,在现代农业、制造业、能源、信息、生物、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部署一批技术集成度高、市场空间大、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大力推进创新成果集成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打造一批先发优势的引领性产业,构建适应产业变革的现代产业体系。
       另一方面,顺应产业融合大趋势,加快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推动新型业态的快速形成,这就是商业模式的变革。要建立产业生态系统,通过“互联网+制造”,把智能制造、网络化服务、增值服务、平台型经济发展起来,把新型生态系统做起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地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三个‘新’并提,颇有新意。在一些技术平台和体系框架下,新业态对于提升供给能力和效率,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胥和平说。
创新制度变革,企业是创新能力供给的主体力量
       “提高供给端的系统效率,很重要的任务是要推动技术创新、业态转变,而不是过去那种数量结构调整,这个多了、那个少了,这个慢了、那个快了。”胥和平强调,供给端改革关注的是经济体系问题、制度问题,包括了政府、企业、市场各个方面,重点在于改革和制度设计,在于提供促进创新的政策。
       胥和平坦言,虽然国家围绕创新发展,已经出台多方面政策措施,激励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但是,创新要素合理配置和流动的机制尚不健全、人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人才流动存在多方面障碍、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没有真正确立等问题仍是供给端改革的主要任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还是要坚持让市场配置资源,市场选择技术路线。
       “现在虽然进入了自主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但创新要比引进装备制造困难得多,企业实际上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创新就要探索,探索就可能失败,并且绝大部分创新都是要失败的,不是每个创新企业都会成功。”胥和平说,企业对此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特别是新技术、新市场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新产业和投资模式还不成熟,企业不能头脑发热,用大规模制造的思路来创新。因此,依靠创新培育新技术、新产业,要小步快跑、谨慎操作。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牵手互联网+是个选择

上一篇:

除了减面积 还要调什么(聚焦农业供给侧·玉米如何去产能)——来自玉米种植大省吉林的调查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评价细则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吉ICP备09011022号  |  220302020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