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采购

发产品

  • 发布供应
  • 管理供应

粮食产量十二连增 粮油行情有所下滑

   2016-01-07 IP属地 吉林78
  2015年12月份,国内粮油行情不同程度下滑。其中谷物方面,小麦在短期延续11月上涨态势后逐步回调;国内玉米价格受供应扩大影响冲 高回落;国内稻米供需维持宽松。油脂油料方面,美豆冲高回落,国内供应宽松抑制植物油上行空间。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2143.5万吨,比2014年增加1440.8万吨,增长2.4%,实现粮食产量“十二连增”。 在2015年12月下旬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一是强调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要高度重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三是要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政策,为农业结构性改革提供动力。会议还讨论了《中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讨论稿)》。

  2015年12月份,全国粮食批发价格指数为137.25,较上期上涨1.09%;全国食用油批发价格指数为93.2,较上期下跌1.15%。

  食用油:国内植物油先抑后扬重心上移

  利空信息基本释放 资金作多积极性强

  2015年12月份,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先抑后扬,震荡向上。由于进口大豆到港数量庞大,国内油厂开机率保持高位,预计12月份国内大豆压榨量在720万吨以上,国内豆油供给充裕,不过国内处于双节前的备货高峰期,市场购销两旺。国内豆油走势进一步明确已进入U型底的右半侧,虽然上半月因外盘豆油回落、国内临储菜油抛售而出现回调,但资金逢低进场积极性较高,下半月的上涨虽有现货需求支撑,但更多来自出资金推动。

  2016年1月份,预计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先扬后抑,重心继续上移的可能性较大,操作上期货多单继续持有,在春节前一至两周及时离场,现货在备货高峰前及时锁定利润。

  靴子落地临储抛售 菜油表现弱于豆油

  2015年12月份,受双节前备货需求支撑和连豆油、连棕榈油走势带动,国内菜油期现货价格继续震荡上行,重心上移。不过传言成真,12月国家进行了3次2009-2010年临储菜油的拍卖,累积拍卖20.93万吨,实际成交8.36万吨,拍卖底价为5300元/吨,加上精炼费后才和市场价基本持平。由于阶段性低价菜油供给增加,此次菜油涨幅明显小于棕榈油和豆油。当前已进行的3次临储菜油交易,由于竞价销售的菜籽油品质存在差异,各地成交情况差异较大,总体上2010年产菜籽油销售好于2009年产,2009年产菜籽油全部流拍。

  2016年1月份,预计国内菜油价格仍将跟随豆油走势,呈先扬后抑态势,操作上期货多单继续持有,在春节前一至两周及时离场,现货在备货高峰前及时锁定利润。

  棕榈油进入减产周期 领涨国内植物油

  2015年12月份,国内棕榈油期现货价格震荡运行,重心上移。虽然贸易商进口马来西亚棕榈油亏损,但进口印尼棕榈油已有较大幅度利润,因此12月份棕榈油进口数量仍处于高位水平,港口棕榈油消费速度慢于到港速度,棕榈油库存持续上升,截止12月底国内棕榈油库存为75万吨,较上月同期的65万吨增加15%。加之国内因天气原因处于传统的棕榈油消费淡季,因此国内棕榈油现货价格涨幅小于期盘。

  2016年1月份,预计国内棕榈油期现货价格将继续震荡运行,重心持平或小幅上移。操作上期盘注意规避春节前备货高峰期结束后的风险,现货建议及时锁定利润。

  植物油进口量上升 供给增加抑制价格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1月份我国食用植物油(不含棕榈油硬脂)进口量为58万吨,高于10月48万吨的进口量,1-11月累积进口量为600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3%。

  其中,11月我国进口豆油9.1万吨,较10月的8.5万吨增加7.1%,1-11月积累进口80.2万吨,同比减少20.8%。11月我国进口棕榈油46.3万吨,较10月的47.6万吨小幅下降2.7%,1-11月积累进口524万吨,同比增长11.01%。

  11月我国进口菜籽油10.62万吨,较10月的4.4万吨大幅上涨140%,1-11月积累进口70.8万吨,同比减少9%。此外,11月我国菜籽进口量为37.41万吨,较上月的36.47万吨上涨1.84%。2015/16年度(6月-次年5月)迄今油菜籽进口量为235.13万吨,高于去年同期的212.29万吨。由于国产菜籽供给减少,且加拿大菜籽产量高于早先预期,支撑厂商采购进口菜籽。预计12月进口量仍将保持稳中有涨的趋势。

  综上所述,2016年1月份,国际市场大豆供给压力和棕榈油库存压力,国内双节备货结束后植物油需求转淡压力,均使得国内植物油行情难以持续向上,以震荡为主。但美联储加息这一靴子落地,行情也进入U型底的右半侧,人民币贬值预期又推高植物油成本,资金逢低作多植物油积极性较高,长期看重心将逐步上移。期货操作上多头思路为主,但不可追涨,注意规避备货结束后的回调风险,现货需及时锁定利润。

  大豆:油厂压榨收益持续转好

  巴西旱情缓解 美豆冲高回落

  2015年12月份美豆期价先涨后跌,上旬巴西大豆北部主产区干旱少雨,市场机构小幅调低巴西大豆产量,美豆期价震荡上涨,随后在阿根廷货币大幅贬值,中国采购美豆进度持续偏慢,巴西干旱地区迎来降雨等利空消息的打压下,期价止涨回跌。

  技术面上,美豆主力1月期价12月底呈震荡反弹走势,或在豆油期价的涨势拉动下向上测试900美分/蒲式耳的阻力位,期价震荡反弹后或将继续下探,建议投资者逢反弹沽空,农户宜继续逢高卖出套保。

  种植面积或增加 豆一远月期价创新低

  2015年12月份,连豆一期价震荡走低,期价重心下移,持仓量月环比大幅下降。基本面维持偏空局面。12月东北现货收购价格稳定,农户惜售情绪较重,导致供应压力后移,关内大豆价格稳定,蛋白厂启动节前备货,东北豆现货价格获支撑。

  随着上周农村工作会议的召开,后期玉米种植面积调降政策将会陆续出台,大豆种植面积增加预期强化。加之春播前农户集中抛售可能较大,后期国产大豆现货价格压力依旧较大。

  中期看,2016年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将导致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增加,未来国产豆的价格仍不乐观。

  期货方面,连盘豆一1605合约期价本周震荡下行,再创新低,由于基本面长期偏空,建议投资者逢高卖出。现货方面,春节之前市场供应压力仍大,建议农户继续分批销售国产大豆。下游企业随购随用。

多空僵持 粕价窄幅震荡

  2015年12月份豆粕期价窄幅震荡,期价运行重心平移,持仓量月环比大减,低位空头获利平仓。豆粕价格期弱现强,期价月涨幅20-50元/吨,而月末沿海43%蛋白豆粕现货价格集中在2500-2600元/吨,月环比上涨80-100元/吨。

  尽管国内供过于求的局面令豆粕价格面临下行压力,但粕价受到人民币贬值的支撑。中期看国内以ddgs为首的蛋白供应增加,将令豆粕中长期价格下行压力增大。一是国内进口大豆四季度供应大幅增加,导致豆粕库存压力较大,加之需求复苏一直不瘟不火,供需错配导致短期下行压力较大。二是棕油减产、美国生物柴油政策炒作提升了国内外食用油市场价格运行区间,使得油强粕弱的格局持续,在大豆成本持稳的情况下,豆粕价格承受了更多的下行压力。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11月份进口大豆数量继续上涨,环比增186万吨,增幅33.6%。1-11月份大豆进口总量为7257万吨,去年同期累计为6287万吨,同比增加15.4%。

  机构预计2015年12月大豆到港量进一步提高至850万吨。三是生猪养殖需求复苏进程缓慢。

  人民币贬值 油厂压榨收益受支撑

  2015年12月底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2900-3100元/吨,月环比下跌10-20元/吨。12月加工成本小幅下降,而国内油粕现货价格触底反弹,持续上涨,油厂压榨收益持续转好。海关数据显示,11月我国大豆进口量为739.35万吨,较10月的553万吨大幅增加,同比也明显增加。11月大豆进口平均成本为397美元/吨,较10月下降1.7%。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对进口大豆装运船期和到港预报的统计,2015年第四季度大豆累计到港量在2200万吨左右,较2014年同期的1866万吨增加18%。预计2016年1月到港量将保持在月均750万吨左右,压榨量也将保持在月均700万吨以上,2月因春节假期因素到港量和压榨量可能出现月环比下降。后期国内供应压力可能阶段性减轻,油厂压榨收益可能因此转好。

  此外,人民币汇率在2015年12月份出现了加速贬值的趋势,截至2016年1月4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首次跌破6.5大关,这是中国央行自2011年5月以来第一次将每日人民币汇率“设置”在6.5美元“之上”。人民币贬值预期愈来愈强,令国内油粕价格受到支撑,在成本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也改善了油厂的压榨收益。

  11月大豆进口增加豆粕出口环比下降

  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11月我国大豆进口量为739万吨。由于部分货船船期延迟,到港量低于市场此前预期,但仍较10月的553万吨环比增加34%,较去年同期的603万吨大幅增加23%。

  11月我国豆粕出口量为7.25万吨,同比下降36.17%,月环比下降26.86%。在人民币贬值的背景下,后期我国豆粕出口量将会得到提振。

  稻米:销区市场大米价格“先弱后强”

  2015年度稻谷继续增产

  2015年12月份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稻谷产量20824.5万吨,同比增加173.8万吨,播种面积30213.2千公顷,同比减少97千公顷,产量的增加得益于单产水平的提高。从各品种分布比例来看,今年我国稻谷各品种种植结构基本与去年相同。根据统计局数据,2015年我国早稻产量为3369.1万吨,占稻谷总产量的比例为16%,2012-2014年分别为16%、17%、16%;2015年我国中晚稻产量为17455.4万吨,占总产量的比例为84%,2012-2014年分别为84%、83%、84%。

  粳稻收购平稳价格小幅上扬

  2015年12月份粳稻托市收购进度总体慢于去年同期。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截至12月25日,东北及苏皖等粳稻主产区已收购粳稻占产量的比例为37%,接近上年同期。虽然监测显示目前收购进度总体接近上年同期,但由于今年粳稻启动托市时间普遍早于去年,因此收购速度落后于去年。

  粳稻价格方面,东北粳稻12月上旬价格较为平稳,新稻收购价格基本稳定在最低收购价附近。进入12月中下旬随着节日临近,在优质稻购销走强的带动下,东北粳稻价格普遍有小幅上涨。苏皖粳稻12月价格走势为先强后弱。

  籼稻市场行情平淡收购进程偏慢

  中晚籼稻市场2015年12月份表现平淡,新稻收购进程缓慢,价格较为平稳。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截至12月25日,今年南方主产区新季中晚籼稻累计收购2613万吨左右,同比慢3个百分点。按中晚籼稻产量10891万吨、商品率50%测算,农户可售余粮约2830万吨。

  早籼稻市场12月继续清淡行情,购销不旺,12月份国家临储稻谷共进行4次竞价交易,计划销售2013年产早籼稻204.5万吨,成交1.37万吨,成交率0.67%。

  节日提振大米价格止跌回升

  2015年12月份销区市场大米价格“先弱后强”。12月上旬由于南方11月连续阴雨,致使新季晚籼稻和部分苏皖粳稻的收割及收购比较缓慢,再加上今年晚籼稻生长期间天气影响,部分地区晚籼稻品质不如往年。多重因素打压,部分地区大米价格继续回落。自12月中下旬开始,由于节前备货增加,价格逐步上涨。

  虽然早籼稻市场整体低迷,但由于新稻托市收购基本结束后,市场优质早稻粮源较少,所以部分地区早籼米价格出现小幅上涨。

  加工企业开工率提升明显

  2015年12月份规模以上稻米加工企业开工情况普遍向好。主要原因为新稻上市量增多,节日大米消费预期提振,大米经销商提升备货。

  进口大米价格上涨价差优势缩小

  2015年11月份,我国大米进口数量同比继续增长。据海关数据,11月份我国进口大米数量为31.8万吨,较上月减少0.46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了8.9万吨,增长率为38.9%。1-11月累计进口大米295万吨,同比增加71.9万吨。

  12月进口大米价格持续小幅上涨。据监测显示,越南破碎率5%的大米运达我国港口完税价格上升为2963元/吨,较上周上涨22元/吨,南方销区市场早籼米价格为3670元/吨,国内外价差缩小至707元/吨,较年内1100元/吨的高点回落393元/吨。

  小麦:主产区行情弱势下滑

  年末收官行情略显低迷

  进入12月份,小麦市场延续11月末的上升趋势,企业收购价格继续走高。

  分析来看,首先,天气因素是诱发此次价格上涨的“导火索”。11月下旬华北地区普降大到暴雪,导致农户售粮意愿降低,加之运输不畅,在多数企业自有库存有限的情况下,企业不得不提价收购维持加工。其次,麸皮价格连续上涨也刺激了加工企业提升开机率,扩大了对小麦的需求。

  但好景不长,小麦主产区价格还未进入12月中旬就开始逐步下滑,至12月底,主产区价格平均下滑0.05-0.07元/斤。

  临近元旦,小麦主产区的行情反而弱势下滑,究其原因:一是受终端面粉销售进度迟缓、麸皮价格震荡走低等因素影响,企业进一步扩大对原粮采购的积极性并不高;二是年底市场上的供应保持充裕态势,前期收储的贸易商均对后期市场报较低预期,所以在12月初小麦价格稍有反弹便加大了出库力度;三是玉米价格在前期短暂上涨后,进入12月份也逐步趋弱,进一步在饲料消费方面压制了小麦的市场行情。

  托市交易创十年来最低

  12月份,临储小麦月内累计投放4次,周均投放量114.5万吨,较上月略增0.1万吨;周均成交0.8万吨,月环比增加0.6万吨;成交均价2506.76元/吨,较上月上涨34.9元/吨。据近3年来各年12月份的托市小麦成交记录,月度成交量分别为2013年299.3万吨(周均成交74.8万吨)、2014年96.6万吨(周均成交24.1万吨)、2015年3.1万吨(周均成交0.8万吨),可以看出,本应处在销售旺季的小麦市场快速退化。尽管有“交易底价过高”这一因素导致成交量稀少,但宏观大环境导致终端消费不景气,企业无力扩大采购也是让托市小麦交易逐步被边缘化的重要原因。

  12月进口小麦正常交易,月内周均投放量为6.58万吨,略高于上周;月内周均成交量0.73万吨,较上月周均成交量高0.21万吨。由于投放交易的进口小麦为2013年产的美软红冬2号小麦,企业对其兴趣不高,所以成交情况较为低迷。

  进口接近上年 美麦徘徊

  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15年11月份我国进口小麦19.7万吨,同比增加15.4万吨,环比减少11.9万吨。1至11月份累计进口小麦276万吨,其中,进口自澳大利亚的小麦118.4万吨,占总进口量的42.9%;进口自加拿大的小麦91.9万吨,占33.3%。11月份,我国出口小麦数量为零,1至11月份累计出口小麦5300吨。

  国际方面,CBOT小麦期指冲高回落,在月内下探至469.6点后,震荡攀升,最高至504.4点,但紧接着连续走低。多种因素致美麦行情持续低迷。

  长势正常 种植面积不减

  12月份,冬小麦生长处于越冬期,气候条件正常,墒情适宜,有利于冬小麦分蘖扎根和安全越冬。据中央气象台发布信息,西北、华北、黄淮冬麦区12月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月内虽未出现显著降水,但由于11月份降水充沛,麦田底墒良好;江淮、江汉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墒情较好,总体利于冬小麦生长,但在江淮南部、江汉东部因雨天较多、日照偏少,部分农田土壤过湿,不利于冬小麦根系发育。

  从主产省种植情况来看,2016年冬小麦种植面积呈稳中有增态势。其中,河南小麦种植面积约8150万亩,同比增150万亩左右;湖北种植小麦1620万亩,增加74万亩;安徽种植小麦3698万亩,较上年基本持平;山东种植小麦5428万亩、河北种植小麦3400万亩,或略低于上年。

  综上所述,在元旦行情“破灭”之后,市场对于2016年一季度的关注转向春节消费。从往年市场操作的规律来看,春节前一个月是加工企业原粮的集中备货期、面粉贸易商成品粮的集中备货期,春节后至农历十五左右是加工企业原粮的补库时期,面粉贸易商这一时期也加大对面粉采购用于供应高校、企业的集团性消费。但2016年的情况或难以再现往年的红火模样,主要是因为宏观形势让企业不敢再大量囤积原粮和成品粮,而多“以销订购”,也有不少大型企业已经与原粮供应商签订了春节期间的原粮供应合同。由此预计,2016年元月份市场行情难有大幅涨跌,总体以平稳为主,个别地区或略有波动;2月份大部分时间处于春节期间,市场也难有显著行情;3月份开始,市场购销全面开展,储备轮换将给市场的供应造成一定压力,宏观经济运行难以在一季度出现显著好转,主产区小麦价格或承压趋弱。

  玉米:理性回调整体价格有所下滑

  玉米种植明年或减千万亩

  在12月26日的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上,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2016年将实现100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调减,同时探索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

  预计2016年国家政策在调结构、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等方面会对玉米行业率先展开。

  一是种植结构的科学化、合理化,将探索部分地区退耕还林及玉米、大豆轮作制;二是落实刺激下游加工企业收购国储玉米等相关去库存政策。

  东北临储支撑价格坚挺

  12月以来,临储收购量不断增加,截止到12月25日,东北临储共收购玉米4812.45万吨,是现阶段东北玉米价格的主要支撑。但由于市场需求疲软,产区贸易商多以代收代储为主,贸易购销缺乏活力,年内玉米价格或已经到达顶部,持续上涨缺乏动力。

  据市场信息,至月末,黑龙江佳木斯地区的新玉米收购价(折干,标准品质,下同)多在1750-1830元/吨,陈玉米的出库价多在1840-1910元/吨,较上月同期下降20-50元/吨;吉林长春新玉米收购价多在1950-1970元/吨,陈玉米出库价在1990-2010元/吨,较上月同期下降20元/吨;辽宁沈阳新玉米收购价在1930-1980元/吨,陈玉米出库价在1970-2020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20元/吨;内蒙古通辽新玉米收购价在1950-1980元/吨,陈玉米出库价在 1980-2020元/吨,月环比涨50-60元/吨。

  华北粮价止涨回落

  12月份,华北玉米未能延续11月份持续上涨态势,再次进入下跌通道,并在本月呈现出上半月急速下跌、后半月低位震荡的特点,进入12月以来华北粮价再次跌回10月低点,由于华北粮价理性回调加之东北产区受临储支撑价格坚挺,华北与东北玉米价差再度拉开。

  据市场信息,至月末,山东济宁收购价在1760-1780元/吨,较上月同期下降120元/吨,潍坊收购价在1760-1780元 /吨,较上月同期下降140元 /吨;河北石家庄收购价在1720-1740元/吨,较上月同期下降120元/吨;河南安阳玉米在1760-1800元/吨,较上月同期下降60元/吨。

  港区价格稳中上涨

  南北港口玉米价格稳中上涨。一是东北临储收购节奏较快,对北方港口玉米价格有所支撑,加之华北地区玉米价格走低,与东北价差明显扩大,影响北港下海量。二是南方港口玉米库存偏低,对广东港口玉米价格形成支撑。据港口信息,12月底大连港玉米平舱价多在2120-2130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50-60元/吨;广东港口玉米散粮成交价在2220-2240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20-30元/吨。

玉米进口量环比下降 同比上涨

  据海关总署数据,2015年11月份中国进口玉米1.87万吨,较10月份4.29万吨减少2.42万吨,环比降幅56.4%,较2014年11月份2.59万吨降2.4万吨,同比降幅92.8%。2015年1-11月份总进口量约460万吨,较2014年1-11月份199.2万吨增260.8万吨,增幅130.9%。

举报收藏 0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入驻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4000085670

请手机扫码访问

客服

客服热线:4000085670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产品

为您提供专业帮买咨询服务

请用微信扫码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