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亟需补齐人才短板

   2016-06-14 1050
导读

4月6日,在由西安交通大学主办的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高端论坛上,包括多名院士在内的国内外100多名行业专家为中国智能制造把脉

         4月6日,在由西安交通大学主办的“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高端论坛上,包括多名院士在内的国内外100多名行业专家为中国智能制造把脉献策。如何补齐行业人才短板成为与会专家们关注、热议的焦点。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认为,中国制造和发达国家相比主要差距在六个方面,一是质量效益差距大,二是持续发展能力差距,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差距较大,四是创新能力不强,五是产品质量问题突出,六是工业基础薄弱。此外,还有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资源利用率偏低,尤其是现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严重,这些都是中国制造业向强国迈进必须解决的大问题。

   “这些问题的根本是人才短板。”屈贤明表示,其突出表现:一是制造业人才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高技能人才和领军人才紧缺。二是制造业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脱节,工程教育实践环节薄弱。三是企业在制造业人才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积极性不高。四是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和待遇整体较低。

   记者了解到,根据我国制造业存在的质量问题突出、经济效益差、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和行业人才培养教育短板现状,“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和两个三年行动计划。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仿真与计算机集成制造专家李伯虎表示,中国要实现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这一整体性的战略目标,必须以“互联网+”平台为媒介,推动产学研合作,打破信息不对称壁垒,整合来自企业、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各类资源,实现产学研生态圈内部的资源转化与共享。

   在华中数控(24.5600.572.38%)集团董事长陈吉红看来,中国要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行列,还需尽快建立和完善技术转移转化服务链,探索促进技术转移服务的新模式,构建由技术经理人协会、技术经理人公司、技术经理人组成的三级管理运行体系,催生技术转移服务的新业态。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9267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