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柳青朱德超)近年来,长春经开区在实施“三动”战略中,对创新发展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着力实施“四个转变”(由单纯抓工业向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由工业区向现代化新城区转变,资源利用由粗放向集约转变,由经济强区向强区富民转变),放大优势,提升功能,全力打造区域经济增长一个极。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5%;财政收入增长33.6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4.35%。
由单纯抓工业向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步伐。该区在坚持工业强区、产业兴区的同时,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重点和重要突破口。重点瞄准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央企和行业龙头企业等战略投资者开展大招商,壮大了经济实力,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园区带动战略,把五大经济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以组团式开发的方式,在北区重点打造生物产业园、专用车产业园、综合保税园、装备制造业园、新兴产业园五大产业园区;实施集群化发展战略,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和发展定位,采取上下游产业协作配套等方式,大力培育一批配套能力强、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化工、装备制造、快速消费品、光电信息、生物制药以及新兴产业等8大产业集群;实施服务业提升战略,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制定出台了总部经济促进政策,鼓励引进大型企业集团;推进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加快经开区新兴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近3年来,第三产业以每年2个百分点增速递增。
由工业区向现代化新城区转变,稳步推进兴隆新城建设。该区实施“北部建城、南部提升”两区联动战略,开发北区和经营南区同步推进,特别是对兴隆新城建设赋予了新的意义:北区兴隆山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工业区的概念,而是作为一座新城来谋划,按照“一城三区五园”的格局,全面建设长、吉两市一体化的一个座新城。到“十二五”末期,兴隆新城将形成产值2000亿元、税收200亿元、城市化率100%、人口10万人左右的规模。随着北区开发、南区工业企业和土地的不断置换,为该区经营南区、高标准提升南区提供了契机。他们聘请英国著名的阿特金斯公司,对南区提升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一盘棋推进,着力建设高品质的长春东南城市副中心。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是我省一个的综合保税区,对加快实施长吉图国家战略,提升和扩大吉林省竞争力和影响力具有深远意义,该区正举全区之力建设综保区,在建设资金、领导配备、人员使用上向保税区重点倾斜,确保完成“一年封关验收、三年具规模”的工作目标。
资源利用由粗放向集约转变,充分挖掘内部潜力。该区牢固树立经营开发区的理念,资金与土地等资源利用由过去的简单粗放形式向综合高效集约利用转化,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在资金的利用上,通过开展综合治税、盘活存量资产、加强资本运作、加快土地收储等措施,积极做好组织收入,在保证大规模开发建设投入的同时,有效控制债务总量。特别是强化了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通过组建经开国资控股集团公司平台,彻底解决了经开股份公司改制、资产重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对会展中心和供热公司进行了重组,全面提升了国资集团下属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各产业园区270万平米的工业厂房正在勾画和建设当中,成为土地集约、企业集中和产业集聚的典范。在土地的利用上,对南区效益不高、土地利用率低的工业企业逐步实行退城进区;盘活长铃、中兴汽车、一汽通用等闲置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有效发挥国家级开发区的溢出效应,积极推进与周边县市的合作区建设,打造产业集聚、区县功能对接与合作的新平台,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由经济强区向强区富民转变,更加关注社会建设。该区作为以发展经济为主的区域,随着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区内居民已达20多万。为此,在抓好城市建设的同时,他们着重强化管委会的社会责任,统筹谋划民生事业,使开发建设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区内百姓。在拆迁安置工作中,确立了“先建楼、后征地”、“先回迁、后拆迁”的原则,在兴隆山镇中心地段,大投入、高质量建设了回迁楼群,集中回迁户数为建区以来规模大的一年,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根本转变。该区毗邻回迁楼建设了公园,把好、优美的休闲娱乐环境摆放在农民家门口,配备了学校、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等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实行了管委会出资、镇(社区)代管物业的新型管理模式,辖区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