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开始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迈进的中国经济,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和发展,突破的重点在哪里?从国际路径上看,以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提出的工业4.0的概念,成为欧洲国家工业经济转变发展方式、打造工业升级版的重要路径,对于中国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工业4.0,本质是工业。无论是对于一个国家还是对于一个地区来说,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经济,是国家和地区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互联网+”对工业经济来说,不是一种替代,而是一种技术升级。正所谓没有淘汰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进入信息经济、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大批量、低成本、少品质”式为主导的传统工业经济,开始逐步走向“小批量、高附加值、多品质”时代。人们称之为“工业4.0”,而不是其他X.0。这也意味着经济发展的核心仍然在工业上,改变在于4.0上。
工业4.0,关键在于智能化。智能制造,从机械化、自动化,到现在的智能化,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更是产业演进的结果。这种结果的体现,不仅仅在智能化的制造方式上,更体现在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关键装备、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的全方位改变上。所谓的“产品数字化、生产自动化、装备智能化、管理精细化、营销网络化”是体现在工业经济发展方方面面的电子、信息、网络等技术广泛渗透、深度融合,而不仅仅是在制造一个环节上的智能化。在一个信息化、网络化、数据化的社会中,工业已经不是简单的加工单元、生产车间、制造工厂的概念,越来越多数字化的产品、柔性化的制造、规模化的定制,使传统的工厂成为任何网络社会节点的“端”。将来的工厂,就是分布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心的一个个数据中心、成型中心、配送中心等。以各种数据挖掘为基础的精细化、精准化管理,开始第三次工业革命从IT时代向DT时代的迈进。大数据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伴随着新一代数据技术的进步,经济行为都开始被数据化。大数据为人类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打开了新的大门。“数据收集—知识形成—智慧行动”,已经成为当下经济行为分析判断的重要路径。智能化的制造,使得传统的制造,变得越来越精准,变得越来越敏捷。从这个角度上讲,真正的智能化制造时代,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将不再存在。
工业4.0,重点在于两化融合。十八大提出的两化深度融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经济升级版的重要路径选择。在全球化时代,不可能如一些网络上、微信上所讲的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物联网不和中国玩。任何一种新范式的出现,都不是孤立的。中国的工业经济如何转型升级发展?实践证明坚定不移地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是佳路径选择。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一个次提出“信息化”三个字以来,信息化的概念也是不断被充实和完善,内涵不断地丰富和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融合更是不断推进,正产生越来越多的专业化公司,助推信息经济成为“走在前列”的重要力量和区域经济发展一个产业。浙江是国家确定的一个一个“两化融合”试点省,大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全方位、多次的深度融合,是走向工业4.0时代的重要通道。
借鉴工业4.0,要注重工业经济、智能制造、两化融合等技术路径层面上的应对,更要注重在“互联网+”时代,一种新商业模式和新文化的形成。从工业1.0到工业4.0,简单的理解就是一种产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演进的过程。工业转型升级发展,不是简单的二、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变化问题,而是如何从“标准制造”到“制造标准”的改变。今天的中国市场,已经进入“中等收入”时代,简单的产品生产,已经无法满足市场。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从“产品时代”迈入“品牌时代”,从简单适应市场、满足市场向创造市场、引领市场的发展方向改变。这种改变,要依靠科学技术,更要形成为一种新常态下的新商业文明和新文化氛围来支撑。而这种形成和支撑,是不会在3~5年里形成的,可能需要10年、20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这是我们在把握工业4.0的问题上要更加清楚和明白的。
作为一个发展的新时代,工业4.0已经大步向我们走来,唯有准确地把握它,才能够顺应它,努力做到顺势而为,实现浙江经济在中国经济百年崛起的第二个30年,继续永立潮头、引领中国经济版图,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