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中国的制造业大省,一边拥有德国工业4.0大集群,江苏和北威州,双方的经贸合作正在加快“升级”。22日,在南京举办的“北威州与中国的经济关系正在向工业4.0跃进”主题论坛上,双方企业家、政府官员对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背景下的合作前景展开全方位探讨。
中德企业家眼中的工业4.0
当今的制造业领域,德国工业4.0无疑是一大热词。2014年10月,李克强总理访德期间,中德双方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正式将“工业4.0”纳入两国合作框架。那么,到底什么是工业4.0,中德企业家如何看待这一新战略?
“工业4.0,其实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德国联邦政府提出这一高科技战略未来计划,是要推进传统工业如制造技术的信息化、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北威州工业部部长杜因认为,数字化是工业4.0的必要前提,作为企业而言,问题已不是喜不喜欢,而应是如何有效构造。
蒂森克虏伯公司已从传统钢铁业转向装备制造业。公司席执行官提洛·可文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业4.0是个新概念,在不同工业产业部门配置不尽相同,必须找到一定的配置方法。“比如,我们卖出电梯后终要维修,过去是工人拿着派工单上门,现在是用ipad现场查询数据,未来要使电梯向终端自动报修,这就是我们心目中工业4.0一项重要内容。”
作为早在德国实施跨国并购、投资的企业之一,徐工集团已在德国拥有2家制造企业、1家区域技术总部。在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眼中,工业4.0既是机会,也是未来企业形成优势的关键所在。在生产成本高企的情况下,没有智能化生产线,没有智能化设备,制造业从“大”到“强”的转变很难实现。
工业4.0带来哪些改变
“德国工业4.0其实不是一项具体技术,而是工业化发展的总体概念,它引领的是社会生活的新潮流、新时尚。”中德工业联盟执委会主席周向前说,工业4.0,通过在现有工业基础上加入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等技术手段,赋予工业制造、物流等具有更高效率、更加个性化、更低成本的新的工业化特征。
几个星期前,德国相继举办两大展会,一个IT展,一个技术装备展,北威州一家企业参加了两个展。杜因用这个例子告诉人们:数字化、智能化正在改变企业、改变产业。工业制造4.0涉及方方面面,在很多企业对这个新概念认知还比较模糊时,弄清这个战略即将带来的改变并不容易。杜因举了个生活细节的例子,“有列机车的车门坏了,现在是出了问题再维修,如果有传感器就可以预告哪天出问题,提前应对既方便乘客、又减少损失。”而传感器的研发制造,正是北威州的强项,产业前景无限。
去年,南京高速齿轮集团有限公司在北威州杜伊斯堡设立了欧洲业务总部,成为中德双元研发中心的重要一极。事实上,南高齿的齿轮箱、风机等在欧洲市场已占相当份额。在公司总裁勾建辉看来,无论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都是手段、是措施,满足客户要求才是终极目的。他们的改变,就是要构建同一平台上从研发、供应链、制造、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集成,彻底改变不同环节的“孤岛现象”,从而既提高生产效率,又能与同样在不断提升的客户需求相合拍。
工业4.0的江苏“接口”
“工业4.0将带来德国制造业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单位成本将随之不断下降,其结果可能不再需要将工厂设在中国。从这个角度说,德国企业减少员工带来的挑战不在德国,而在中国。”周向前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生产制造、物流等产业的效率越来越高,成本越来越低,对江苏企业而言,迎接这一挑战好的办法就是智能化、信息化。德国的智能制造技术全球领先,中国在市场切入方面经验到,应该努力促进双方优势的结合。江苏制造业发达,对工业4.0需求理应非常强烈,以将制造推向新的高度。他介绍,前不久一家江苏家纺企业希望引入德国的生产线和技术方案,把工人工资负担降下来,目前这一合作正在推进之中。
北威州被称为德国工业4.0的典范。这里有著名的信息通讯技术公司,还有一大批出色的中小型制造企业,其中不乏“隐形冠军”,它们能推动发展跨行业的智能运用。杜因说,他们已将这些企业成功联合起来,与高校、科研机构对接,形成专门的网络。目前,正在产业能源、机械制造及生产技术、物流、食品及保健品工业、汽车工业和信息通讯技术六大关键产业投资实施工业4.0,这些产业的企业为此进行了大量投资,这为包括江苏在内的中国企业提供了“接口”。
拜耳公司董事柯尼希说,用户的使用安全是他们公司的宗旨,为此采用了很多互联网技术、智能化手段,包括与供应商建立网络化联系,实现可追溯,以满足公司生产的要求。这样的模式和做法,完全可以在中国、在江苏复制。“我们的目标是帮助江苏企业利用智能化技术,制定标准,在全球范围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