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成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一个个十年的行动纲领。9月29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明确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10大领域以及23个重点发展方向。每个从业者都开始为此奔波和热炒,而跟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的对标,又似乎让人觉得这次终于抓住了机会。
的确,中国又迎来了面向制造业的举国战略的大好时机。然而如何实现制造业升级,却并没有给出具体的体系框架。坦率地讲,这跟当年科技部启动的国家十六个科技重大专项,操作手法上并无太大的差别。在《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指出,筛选出若干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或重大工程作为重大专项,数控机床、大型飞机都赫然在目,然而快十年过去了,答卷仍然不能令人满意。这次,换了新的大旗,换成了新的旗手。
中国工业的规划,如果无法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建设统调各方利益的层体系框架,就不可能真正形成举国之合力。看看德国工业4.0的体系框架和工业互联网的体系框架,中国制造2025如果拿不出这样一个框架体系,恐怕就摆脱不了这样一个奇特的现象:举国之力,没有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