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梁淑华,是桦甸市二道甸子镇中胜村荒沟庙教学点的教师。
在穷乡僻壤当教师,一干就是30年,原因何在?动力何在?就因为她有着一颗对教育事业忠诚的心,就因为她有着对山沟里孩子们的爱。
梁淑华说,参加工作报到的那天,她知道这是一个谁都不愿意来的地方,曾经一个学期里就换了4位老师。废弃的生产队办公室是这里一个的一间教室,窗户上只有几条随风飘摆的塑料布,桌椅是用长木板和几根桩子做成的。教室的后面紧挨着一条大街,前面有个不足60平方米所谓的操场,且已变成了村民堆放垃圾的地方。为了能够正常教学,她把全家人都动员起来,爸爸和哥哥帮她对房屋、桌椅进行简单的维修,妈妈和嫂子帮她为教室窗子蒙上新的塑料布,刷好了黑板,清理好院子的垃圾,就等着新学期孩子们来上学了。
1985年8月26日,这个日子梁淑华记得无比深刻,因为这一天一个次有人叫她“老师”了。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一份深深的信任。之后的日子里,她先后进入了县级骨干教师和吉林地区骨干教师的行列。
2003年,梁淑华所在的教学点被撤消了,她被调到荒沟庙村的村小工作。因为没有固定的教室,梁淑华为了守护孩子们,从生产队办公室搬到鹿场,到村部、计划生育办公室……先后经历了6次搬迁。教学点的学生来自周边4个自然屯。2008年之前,村里没有公路,孩子们都是步行上学,远的离学校3.5公里。考虑到孩子们年龄小,山路崎岖,她就每天伴着家远的孩子一同上学,替他们背书包,拿饭盒。冬天下大雪或春季开化时,难走的路段她就会一个一个地把孩子背过去。放学时,就由着孩子们的体力量力而行,从不催赶。冬天天短,她到家时小山村里早已是万家灯火。有了她的相伴,家长个个放心。
现在有了校车,她早上6点多就得领着孩子出发。20多个孩子全部带饭,梁淑华生火炉热饭或用火炕把饭焐热,从未让孩子们吃过一顿凉饭。农忙时节,家长天不亮就上山,孩子的早饭、午饭到校后都由她来照管,她忙里抽空,亲自为孩子们做饭。
梁淑华曾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有文化、懂技术,在村民中是出类拔萃的男子汉。2001年暑期,丈夫为了补贴家用,在一次外出务工时意外遇害。无法抹去的悲伤,沉重的家庭负担,让梁淑华几近崩溃,她准备和学生们辞别。但当她看到学生们求知的眼神,她的心像针扎一样的难受。“如果我离开学校,这里没有人会再来了吧?”为了大山里的孩子们,她选择了坚强,选择了留下。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30年来,她的学生,有工程师、国企干部、民营企业老总,有医生、公务员、军官,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她的学生都非常优秀,都说是梁老师给了他们希望,给了他们可以展翅翱翔的天空。可她笑着说:“我只是做了一名教师应该做的,让山里的‘花朵’开得更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