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塑造我国竞争新优势。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谋划了吉林“十四五”时期发展蓝图,为全省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十四五”时期,白山将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特色兴市,深入实施“3331”发展战略,以建设“中国绿色有机谷·长白山森林食药城”(简称“一谷一城”)为核心战略安排和总体引领方向,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城乡深度融合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确保白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时期,各地将展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区域竞争。这场竞争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竞争,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竞争,是集聚创新要素的竞争,是让“人们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发展模式的竞争,是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性、包容性、稳定性内在一致的社会治理方式的竞争。白山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最有潜力的资源是“绿色有机”,要在吉林东部脱颖而出,率先走出一条转型振兴新路,必须依靠“绿色有机”,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十四五”时期白山发展将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化期、全面绿色转型的加速期、结构深度调整的攻坚期、区域战略地位的彰显期、宜居生活品质的提档期。机遇难得,必须牢牢把握,努力把白山打造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绿色转型发展的样板区、生态旅游创新发展的引领区、沿边可持续发展合作的先行区。到2025年,“一谷一城”建设要取得重大实践成果,“绿色有机”成为城市最显著特征,建成中国乃至世界的“生态高地”“绿色有机王国”“中草药王国”和“康养旅游胜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擦亮绿色有机谷的底色。将生态这张底牌保护好、修复好,突出做好“七篇文章”。一是“林”的文章,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探索实施森林“碳汇交易”,守住森林覆盖率84.1%的底线。二是“山”的文章,开展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土地整治与修复等项目,筑牢生态屏障。三是“水”的文章,全面落实河长制,大力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实现水清河畅景美。四是“土”的文章,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双减半”和三年土壤有机质提升行动,在全国率先成为农药化肥零超标零残留、土壤零污染的地区。五是“大气”的文章,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现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降低、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的“蓝天幸福感”明显增强“四个明显”目标。六是“人居环境”的文章,深入实施城区小区环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城市。七是“互联互通”的文章,加快推动白临、抚长高速、东北风景道,沈白高铁,白山机场等建设,构建大交通格局。
壮大森林食药城的实力。在“绿色有机”这个大底色上,做大做强五大产业。一是绿色食品产业。优化开发矿泉水资源,布局“全产业链”水产业,打造中国矿泉水产业“第一品牌”。围绕参、蛙、菌、药、菜、牧、果、蜂、渔九大特色板块,推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整市创建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二是医药健康产业。大力实施“长白山人参振兴工程”,推动康养与医药、文旅、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中国北药基地、世界“人参之都”和全国著名“康养胜地”。三是全域旅游产业。立足长白山、鸭绿江、松花江等旅游资源,抓住2022年冬奥会的有利契机,突出发展冰雪、生态和红色旅游,构建以自然生态为主题、绿色山水为主线、民族风情为特色、红色文化为基因、地域文化为底蕴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把白山打造成生态旅游大市、冰雪旅游强市、避暑养生名市、边境旅游示范市和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精品区。四是矿产新材料产业。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抢占产业高端和产品终端,加快新材料产品研发,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建设省级硅藻土产业开发区,打造中国“硅藻土之都”。五是现代服务业。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商贸服务、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建设现代服务集聚区,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
“谷”和“城”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谷”是底色、是基础,是转型的优势和潜力,“城”是产业、是平台,是振兴的支撑和引擎。要坚持谷中有城、城在谷中,谷城联动、相得益彰。实际工作中,我们重点做好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两篇文章。生态产业化,就是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我们将一以贯之巩固生态优势,向生态要红利、要效益、要经济,打通“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和“金山银山”之间的转化通道。产业生态化,就是支持资源消耗型传统企业技改升级,实现资源开发科学化、减量化、循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