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省交通运输厅始终坚持将交通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紧紧围绕贫困地区最紧迫、最突出的交通问题,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全力打通通往贫困地区和贫困村的交通“大动脉”和“微循环”,贫困地区“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为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重要先行保障。
“要想富,先修路”,路对于贫困村脱贫可谓是重中之重。记者了解到,截至2019年末,全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累计完成投资35.5亿元,建设22个脱贫攻坚项目625公里,建成了15个项目470公里。2020年,累计完成投资4.85亿元,续建新化至维新、园池至图们等6个项目155公里,新开工建设延吉至安图项目。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提等升级力度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国省干线二级以上公路比重达到76%,县城实现了二级及以上公路覆盖。
打通“大动脉”,贫困地区融入发达地区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畅通“微循环”,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十三五”期间,贫困地区农村公路累计完成投资74.2亿元,新改建8228.8公里农村公路、完成2353.1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改造完成194座危桥,通过几年来全省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预计到2020年底,全省自然屯通硬化路率达到97.1%以上,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的目标任务。
“以前我们村路特别不好,都是土路,下雨或者下雪,车都进不来,收货的商贩打电话叫他们,他们都不来,所以东西也卖不出去,更卖不上价。”龙井市明东村村民刘霞说起以前的日子一脸愁容,不过随着村里的路修好了,桥搭好了,刘霞的收入也多了,日子也越过越好了,她说:“路修好以后,客人多了,玉米也能卖上价了,今年的收入能比往年多几万元钱。”
“有困难找第一书记!”这已经成为龙井市智新镇明东村、智新村村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明东村、智新村是省交通运输厅包保帮扶的贫困村。
2016年以来,省交通运输厅协调整合各领域扶贫政策和资金,因地制宜、精准发力,使明东村、智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共完成村路、屯路建设31.704公里;修建明南、清河等10座桥梁;乡村客运站1座,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蹚水过河、农产品运不出去等实际问题。“路通了,当地的村民出行得到了保障,游客也能进村旅游了,村集体的收入增加了,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明东村第一书记韩宝宁说道。
为改善人居环境,韩宝宁和王兴国两位第一书记多方联系,改造饮水管线1.7万余米,解决了村民饮水难饮水安全问题。在住房安全方面,协助地方政府完成明东村、智新村危房改造71处。
为有效解决贫困村文化生活匮乏的实际,在两村修建凉亭、花池、健身小广场,安装健身器材,建设景观点。对村屯两侧5000平方米绿化带进行了平整,新栽植杨树、海棠树、云杉等绿化植物245棵。村容村貌和居住环境的极大改善,让村民切实感受到了扶贫带来的获得感。
“路修好了,景色也好看了,晚上路灯也亮了,出门再不用拿着手电筒了。以前一直想啥时候村里能有水泥路,能有路灯,现在都实现了。”智新村的刘大爷说道。
为了能让村民过上好日子,省交通运输厅先后召开43次厅党组会,其中12次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将贫困地区新建自然屯硬化路项目省投资补助提高到“十二五”标准的2.7倍。“我们将安防工程、危桥改造标准从交通运输部的10万元/公里、3800元/平方米分别提高至11万元/公里、5400元/平方米;对老旧路改造单独制定了每公里补助32万元省补助标准,为规划目标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省公路管理局综合规划处处长胡冠男说道。
目前,我省完成全省通乡镇和建制村农村公路14162公里的“畅返不畅”整治任务,实现全省所有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目标(交通部确定的兜底性指标)。农村公路“微循环”的打通,发挥了农村公路对脱贫攻坚的交通先行保障作用,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基本达成“小康路上绝不让任何一个地方因交通而掉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