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这一年对每一个中国人,每一家中国企业来讲都是极为重要的一年。
在中国的版图上,分布于祖国东南西北中的五个城市,坐落着五大基地,因为一个企业,有了牵引和互联;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五大基地“落子”布局,成就了一家汽车合资企业的典范。
德国,工业4.0发祥地和制造工业国标杆。当德国的严谨精密和中国的厚重博大相结合,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中国一汽与德国大众跨越万里牵手合作,成立高标准的合资公司。一汽-大众也成为我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企业。
29载耕耘不辍,29载开拓创新。一汽-大众五大基地在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对汽车行业发展、上下游体系成长,以及所在地区经济提升、促进就业等充分发挥了其行业“排头兵”的引领作用。
数字是枯燥的,但却掷地有声。一汽-大众特殊时期顶住压力与波动,携大众、奥迪与捷达三大品牌,涵盖从A级到C级,从轿车到SUV不同品类的近30款产品强势出击,截至2020年11月末,累计生产整车1892948辆。一汽-大众,缘何在持续低迷的汽车市场实现“逆势”飞扬?
记者深入一汽-大众车间采访,聆听一个个发展的故事,深深感受到企业发展的吸引力和诱惑力;目睹一个个奋进的场景,感受到企业发展的脚步是如此的明快和清晰。
从“风生水起”到“千帆竞发”,开启车坛“常青树”的“不老神话”
这个冬季,突如其来的冰冻雨雪给北国春城的人们来了个“下马威”,令人猝不及防。
尽管外面冰天雪地,但在长春西北角的一座现代化汽车生产基地内,处处涌动着生产发展热潮。目之所及,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有条不紊,忙碌而充实,勾勒出一汽-大众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轮廓。
2020年初,当钟声回响在清朗的夜空,当日历翻开新的一页,人们朝着梦想聚力前行之时,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原本的生产与生活节奏。
危难时刻方显企业担当。作为中国车企的领头羊,一汽-大众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有力推动复工复产,展现“一汽-大众速度”,成为国内最早复工复产的车企之一。
为尽早复工复产,公司建立疫情日报制度与排查制度,为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保驾护航。2月17日,一汽-大众五大生产基地实现复工复产,员工返岗率达100%。
3月,一汽-大众第2000万辆汽车新迈腾GTE下线;
4月,一汽-大众大众品牌首款SUV新能源车型探岳GTE澎湃上市;
8月,新款一汽-大众CC下线;
9月,国产奥迪e-tron下线,成为奥迪品牌第7个本土化生产的车系;
12月,一汽-大众第1000万台发动机下线;
一汽-大众的敏锐度、前瞻性和体系力再次经受住市场检验,在各行业积极复工复产的特殊时期,一汽-大众的成绩单为企业前行注入了动力,更为中国汽车产业复苏乃至中国经济发展提振了信心。
追忆往昔,一汽-大众从当初的一个品牌、一款产品、一条生产线发展到如今“遍地开花”,代表了中国汽车产业近30年的发展轨迹。
时间的界面拨回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为追赶世界汽车工业的脚步,一汽-大众率先将品质卓越的经典车型“捷达”引入中国,并依靠扎实可靠的产品,一举赢得了国人良好的口碑。“捷达”从“风生水起”到“千帆竞发”并由此开启了车坛“常青树”的不老神话。
从1991年成立到2014年第1000万辆,一汽-大众用了23年时间;而从第1000万辆到第2000万辆,一汽-大众仅用了5年零4个月。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一汽-大众紧跟倡议实施步伐,加速融入“一带一路”建设。2014年,一汽-大众与德国大众签署了进一步深化双边合作的联合声明,双方将扩大合作领域;2018年,一汽-大众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充电基础设施及智能网联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2019年,一汽-大众向德国大众采购进口CKD零件和奥迪进口整车,以满足日益丰富的产品线生产需求,以及中国消费者对高品质汽车生活的追求……
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当我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汽车行业也进入了全面开放的倒计时。这一年,正值一汽与奥迪合作30周年,一汽-大众提出,开发专供中国市场的车型,同时推进出口计划。
2019年3月,德国狼堡,一汽-大众携德国大众联合发布了捷达品牌,将这一具有传奇意义的车型上升为一个子品牌,在传承德国大众精髓的同时,为广大的年轻消费者带去高品质产品。
29年来,一汽-大众三大品牌涵盖了从A级到C级,从轿车到SUV不同品类,累计生产整车超过2000万辆,赢得了客户品质信赖的良好口碑。一汽-大众旗下大众、奥迪、捷达三大品牌在未来发展征程中,必将继续各司其职,豪华车,高端量产车和经济型车形成品牌矩阵,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从“聚力”到“创变”,做数字化、电动化的领航者
惟不断向未知前行,才能拥有未来。
29年前,诞生于长春的一汽-大众开启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现代化生产的范例。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汽-大众的生产基石,它开启了日后西南、华南、华东和华北全国五大基地建设的宏伟序幕。
2018年9月,围绕“创新”“绿色”“智慧”“活力”“精效”五大关键词,一汽-大众完成了五大基地的战略布局。代表着一汽-大众完成了逐渐实现年产300万辆规划,也是一汽-大众践行“2025战略”的关键一步。
时代更替的脚步悄然而至,面对近两年的市场滑坡,甚至可能出现严峻的车企“淘汰赛”,在这样的历史节点,一汽-大众既需要保证传统制造业的经验和稳重,又需要拥抱新思想、新技术,坚持创新,凝聚全力,才能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目前,一汽-大众建成了国内面积最大、功能最完善的综合性汽车试验场之一。该试验场的建成,为一汽-大众提高研发能力、加快产品开发步伐,提高产品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近年来,一汽-大众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每年研发经费达数10亿元,研发团队总人数超过2000人,形成了从概念开发、造型到结构试验、零部件试验直到整车试验的完整研发体系。
一汽-大众的跨越式发展也带动了长春乃至我省汽车产业构建由整车研发、生产制造、综合测试、部件配套、售后服务等构成的完整生态链条。
时间的车轮即将驶过2020年,在全球新一轮信息革命的推动下,历经百年的汽车制造业正迎来变革。加速进入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为特征的发展新阶段,是每一个企业都将面临的现实问题。如何从转型中找动力、从创新中寻活力?
当“数字化转型”只是停留在概念的2020年,众人还在纸上谈兵犹豫不决之时,一汽-大众已经率先迈出了步伐,用务实和效率,演绎了一场从战略决定战术,再从战术推进战略的实战。
其实,早在2017年,一汽-大众就开始着力布局新能源领域,坚定推进全体系数字化变革。三年的时间,成效已经逐步凸显。电气化平台MEB和MLB evo投入使用;大众和奥迪双品牌电动化战略落地;摩斯智联和摩捷出行双“摩”并进,车联网自主研发进展顺利。一汽-大众还与华为、阿里、宁德时代等众多合作伙伴,共同构建了NEV生态系统,凝聚顶尖智慧与核心优势,为广大车主用户带来更加优质的全新用车体验。
2020年,一汽-大众成立公司数字化委员会(VAD),既作为公司战略任务(产品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的决策机构,同时推动战略任务落地执行,通过VAD的成立,使公司数字化转型有了组织保证。
数字化正在开辟一汽-大众智能制造新纪元。在整车制造和供应链管理领域,数字化不仅带来效率提升,带来边际成本的优化,更能实现满足终端用户需求的无限可能。为了提升客户购车的愉悦感,一汽-大众自主开发了OTD个性化客户订单系统——直面客户的数字化订单交付模式。用户想定制一辆自己的专属座驾,只需在手机或者电脑上,动动手指就可以轻松搞定。
同时,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一汽-大众营销体系数字化转型方面也按下了“加速键”。三大品牌全面提速营销数字化转型步伐,着力强化营销创新。得益于数字化赋能,三大品牌精进了销售管理能力,稳固并拓展了用户基盘,实现了与用户之间的高效沟通,为销售成果转化增添强劲臂助。
大众品牌加速营销创新,领跑车企直播新风潮;奥迪品牌全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实现价值链全域赋能;捷达品牌围绕用户做创新,达成与用户的“关系三级跳”。一汽-大众营销体系数字化转型和营销创新,对激发市场需求提供了强大助力。一汽-大众在赢得了用户关注的同时,与用户的关系也更近了一步。
从“无缝对接”到“人才集聚”,一汽-大众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效应日益凸显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汽车业间接拉动的行业有近50个,汽车产业链从业人员占城镇就业总人口比例超过10%。因此,汽车业在推动经济发展、解决就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进步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在这场“六保”“六稳”的大考中,保就业被认为是稳住经济基本盘的着力点。一汽-大众作为国内标杆性车企,必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一汽-大众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在2月下旬,启动了春季校园招聘,将招聘范围扩大到10个专业、18种岗位;3月,启动了社会招聘,在储备人才的同时,助力解决社会就业问题。
人才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力量之源。多年来,一汽-大众在向市场提供高质量产品的同时,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据不完全统计,一汽-大众共为4万余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50余万人就业。
1991年成立初期,一汽-大众只有几十人的团队,发展到今日已拥有4万多人的员工队伍,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众多管理精英和优秀产业工人,向国内汽车行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其中很多人成为国内汽车品牌的高层管理人员甚至领导者。
持续不断吸引外界人才的同时,一汽-大众还注重育才体系,提升人才效能。企业内部,一汽-大众针对不同阶段人群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培养。既增强团队战斗力,也使企业成长与员工个人发展相辅相成。
与此同时,一汽-大众还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未来,一汽-大众还将与具备计算机、软件等一流学科的一流大学建立长期合作,让从业者入职前的工程教育与入职后的继续教育能跟上汽车产业前进的步伐。
在一汽-大众的发展过程中,受益者范围不断扩大,从地方经济、行业生态到社会公益事业,处处都有一汽-大众的努力。
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一汽-大众携三大品牌和摩捷出行驰援全国,累计捐款4200万元;积极带动整个产业链上下游联动,有序推进复工复产。这些为社会工业、为全行业发展积极而长久的努力,是一汽-大众作为行业领军者的最佳注脚。
今年9月,一汽-大众&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汽车环保创新引领计划”资助仪式暨企业社会责任创新论坛在长春基地举行。这是一项旨在激励环保创新技术基础研究的公益项目。一汽-大众提供了总计450万元的种子基金作为科研资助。
一汽-大众还积极开展精准扶贫项目,联手中国扶贫基金会共同致力于精准扶贫和灾害救援领域项目的推进。
创变之年,砥砺前行。当前,中国成为了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业基地和汽车销售市场。在“变”的时代,机会给了新兴企业,也同样给了传统车企。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变”在先的一汽-大众是浓墨重彩一笔。
一汽-大众在战略、经营、体系等方面的创变之路已经开始全面发力。未来一汽-大众将持续深化创变,不断凝聚发展势能,为用户带来更愉悦的汽车生活,为地方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