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采购

发产品

  • 发布供应
  • 管理供应

冷水下的“热”产业

   2020-10-27 吉林日报710
导读

台风“美莎克”过境吉林时,临江市苇沙河镇错草村大山脚下,肖志国正穿着棉衣,为杂色杜父鱼清理食物残渣。临江市金鲨冷水鱼养殖合作社老唐被暴雨惊醒,他套上半袖冲向鱼场进水口。此时,既不能让树枝堵住泉眼,导致泉水断流,又不能让山洪漫灌鱼池。深山简居20年,在专家肖志国的帮助下,老唐的合作社如今已经拥有10多种珍

台风“美莎克”过境吉林时,临江市苇沙河镇错草村大山脚下,肖志国正穿着棉衣,为杂色杜父鱼清理食物残渣。

临江市金鲨冷水鱼养殖合作社老唐被暴雨惊醒,他套上半袖冲向鱼场进水口。此时,既不能让树枝堵住泉眼,导致泉水断流,又不能让山洪漫灌鱼池。

深山简居20年,在专家肖志国的帮助下,老唐的合作社如今已经拥有10多种珍贵的冷水鱼品种,正逐步走向规模化、现代化。

科研先行 打破产业化技术壁垒

冷水鱼,常年生活在水温低于20℃,水质清澈,溶氧含量高的山区流水水域,属于绿色无污染鱼类。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而被誉为“水中珍品”。目前,我省对冷水鱼的养殖,已从过去虹鳟鱼单一品养殖逐步发展成为虹鳟、细鳞鱼、哲罗鲑、花羔红点鲑、美洲红点鲑、鸭绿江茴鱼、马苏大麻哈鱼等多品种养殖,近些年又引进高档冷水鱼三倍体虹鳟(三文鱼),并逐步向产业化经营、集约化养殖方向发展。

清澈的泉水,通过地下管道源源不断流进杜父鱼幼苗的水槽里。9月,正是新一批杜父鱼幼苗重要的“开口”期,选择合适的“开口”食物,对杜父鱼的人工繁育及规模化养殖,极为重要。肖志国为它们选择了刚刚孵化的“幼虾”。

杂色杜父鱼是典型的山涧激流冷水性底层鱼类,栖息于水温较低、溶氧含量较高、底质为砂砾或卵石的山谷河流的中上游及其支流。近几年,因其生存环境萎缩,繁衍遭受严重威胁,种群数量锐减。2015年,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的专家肖志国刚刚结束上一个科研课题,便急匆匆赶往错草村。从此,在大山脚下,一住便是6年。目前,我省对杜父鱼的繁育和规模化养殖的研究,在全国走在了前列。

不仅仅是杜父鱼,我省近年来以科研为先导,自主创新,推动了冷水鱼的产业发展。2003年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开展的“细鳞鱼苗种繁育技术研究”,为细鳞鱼等土著冷水性鱼类规模化养殖摸索出有效途径。随后开展的“美洲红点鲑生物学及实用养殖技术研究”“名优土著鱼类品种增养殖关键技术研究——鸭绿江茴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等均为冷水鱼的养殖推广提供了技术示范。2012年以来,在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部署下,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吉林农业大学及各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围绕名优冷水鱼多个品种,开展了繁育养殖关键技术以及鱼类饲料、药物使用、疫病防控、越冬管理等技术攻关,取得多项技术突破和研究成果,制订了相关的地方标准,进一步丰富完善了我省冷水性鱼类产业发展体系。

冷水鱼科研项目的不断深入开展为我省冷水鱼养殖业发展走出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奠定了技术基础,推动我省的冷水鱼养殖从规模、技术、产量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多方发力 向规模化、现代化迈进

近年来,随着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和转型升级,为发挥地域优势特色养殖,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启动了冷水鱼产业发展计划,将冷水鱼产业打造成吉林省独具特色的发展名片,对全省渔业发展进行“三区”布局调整,明确将东部山区列为冷水鱼养殖重点区域,并提出了“321”渔业规划,为优化全省渔业生产结构,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老唐的合作社借势而为,一方面借助省水产科研院的科研力量,一方面借助政府的好政策,进一步扩大规模。流水池塘标准化建设、养殖设施升级改造、智慧渔业建设和优良苗种引进繁育、名优土著品种开发……几年来,从原来仅有几个品种发展到拥有十几个名贵品种,由原来几万尾鱼,发展到几十万尾,老唐的合作社越来越有名气,不仅吸引着省内的一些冷水鱼爱好者,东三省一些地区的养殖户也常到这里寻找更为珍贵的鱼苗或是发眼卵。

据了解,近年来,我省相继建立了10余个规模化的冷水鱼种源基地和苗种基地,1个国家级水产原种场,5个冷水鱼省级良种场,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目前全省规模性冷水鱼养殖企业达到10多家。

发展地域特色 冷水鱼产业走向品牌化

我省地处北纬30度以北地区,东部长白山区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等河流的发源地,区内山涧溪流交错,冷水资源丰富,水量充沛,全省重要的冷水河流及溪流如图们江、鸭绿江、牡丹江、绥芬河等有55条,每秒流量大于0.1立方米的泉眼9处,龙门湖、松山水库等冷水性湖泊和水库6座,面积100多万亩,约占总水域的1/6—1/8,拥有生产绿色水产品自然优势。

近几年,随着科研的进步和政府的支持,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成产业优势和品牌优势。作为我国珍稀冷水性鱼类集中分布和人工养殖主产区域,长白山区独特的水域生态环境为冷水性鱼类的生存和繁衍创造了有利条件,区内分布有冷水性鱼类30多种。这些鱼以其名贵与特产而闻名中外,在我国冷水性鱼类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鸭绿江和图们江的有些鱼类,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稀有的,具有较高的经济开发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此外,土著冷水性鱼类保护区和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也得到进一步加强。1996年在长白县十五道沟河和十六道沟河,建立了以保护冷水鱼类为主的“长白冷水性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晋升为“吉林鸭绿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唯一一家以保护冷水性鱼类栖息与繁衍生境的国家级保护区;白山、延边等地相继建立了“鸭绿江茴鱼”“马苏大麻哈鱼”“东北七鳃鳗”等多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我省冷水性鱼类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走上了正轨,周边群众的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明显增强,渔业秩序明显好转,为我省冷水鱼养殖业的发展与品牌化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吉林日报原创作品,作者: 吉林日报。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30080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更多>同类新闻

入驻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4000085670

请手机扫码访问

客服

客服热线:4000085670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产品

为您提供专业帮买咨询服务

请用微信扫码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