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9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月,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804.5亿元人民币(折合684.8亿美元),同比下降2.6%;其中,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18亿美元,同比增长31.5%,占同期总额的17.2%;此外,地方企业对外投资有所增长,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对外投资220.5亿美元,同比增长13.1%。
在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2020年1-8月,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804.5亿元人民币(折合684.8亿美元),同比下降2.6%。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9469.4亿元人民币(折合1349.7亿美元),同比增长7.3%;完成营业额5581.1亿元人民币(折合795.5亿美元),同比下降10.2%。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8.3万人,8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64.4万人。
对于前8月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前8月中国对外投资规模略微减少,主要受全球疫情带来的社交隔离和经济封锁影响。从4月以来的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当月同比增速与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速度的对比看,可以看出比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即疫情增长较慢的月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增速便会回升。从贸易领域看,全球疫情反而使得中国贸易规模占全球贸易总额的份额进一步提升,这将进一步推动中国资本流动,加快国内资本在全球的投资步伐。
与此同时,高峰表示,今年前8个月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稳步推进。1-8月,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18亿美元,同比增长31.5%,占同期总额的17.2%,较上年提升4.8个百分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729.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60.2亿美元,分别占同期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的54%和57.9%。
在陶金看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很大,这恰好对应了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较高供给能力和效率,能够在满足这些国家需求的同时,获得可持续的投资收益。其次,“一带一路”倡议也将推动相关地区之间的贸易进一步畅通,在开放和合作的基础上,中国企业可利用国外各类成本优势,在解决当地就业等问题的同时,在当地开展可持续的经营。
对于未来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合作趋势,陶金认为,以上投资都能使参与方获得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在良好的前景预期下,“一带一路”的投资合作需求较大,进一步深化合作的趋势是比较明确的。
值得注意的是,高峰指出,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大项目有所增多。1-8月,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462个,合计1114.5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82.6%,其中上亿美元项目265个,较上年增加7个。分行业看,1-8月,一般建筑、石油化工、水利建设类项目新签合同额增长较快,其中,一般建筑类新签合同额341.5亿美元,同比增长41.9%;石油化工类新签合同额116.3亿美元,同比增长36.2%;水利建设类新签合同额36.2亿美元,同比增长73.2%。
“全球疫情之下中国贸易规模占全球贸易总额的份额进一步提升,背后是国内较快的经济复苏带来的持久供给优势,而其他国家在疫情的侵袭下复工效果相对较差,供给能力尚未恢复,同时宽松的刺激政策推动了基建等方面的需求,这些需求很多被来自中国的建设企业所满足,新签大型项目的增多也是上述逻辑的一个验证。”陶金进一步分析说道。
据了解,今年前8个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与去年同比增长2.6%。高峰表示,在当前全球跨国直接投资仍处于严重低迷的形势下,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逆势增长,得益于一系列稳外资政策举措落地见效,我国的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对外资的吸引力只增不减。高峰称:“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让全球投资者都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