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疫情给外贸发展带来冲击,风险挑战前所未有。随着稳外贸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实施,作为企业沟通海外市场、维持和开拓新渠道有效手段的跨境电商成为疫情期间外贸增长的新亮点。根据海关统计,1-6月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额超过132亿美元,同比增长23.7%,明显高于外贸整体增速,为实现全面外贸回稳向好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外贸新业态的跨境电商之所以能够取得“亮眼”的发展,一方面是受疫情和供应链暂时断裂等因素影响,境外消费者优先考虑线上消费,跨境电商自然成为安全的消费模式而备受青睐。另一方面,中国拥有全球完备的制造产业链,国外市场对中国产品有较高依赖度,需求依然旺盛,跨境电商得以实现销售额“井喷”。在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努力通过改革创新来释放更多政策红利,进一步让跨境电商在助力产业发展、促进供给侧改革、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并使之成为外贸转型的新动能、创新发展的新渠道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桥梁。
从9月1日开始,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B2B)出口监管试点在一个批10个海关的基础上新增上海等12个直属海关,企业可以“一次登记”“一点对接”,享受海关 “允许转关”“优先查验”“便利退货管理”等优惠政策,全程通关无纸化,申报更加精简便捷,进一步降低企业通关成本、提高通关效率。目前全国42个直属海关已经有22个启动了跨境电商出口监管新政策。从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B2B)出口监管新政试点的效果看,适应对外贸易发展的新情况,满足对外贸新业态的有序监管和提升便利化水平,才能够进一步推动对外贸易管理方式和思路的与时俱进,更能通过监管政策的不断改革完善来支持跨境电商更充分地发挥稳外贸、稳就业、保市场主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这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外贸新业态发展对监管部门强化层设计、有针对性地加大制度创新、出台更多激发企业活力政策措施的“强烈渴望”。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永远是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政策的关键,而如何根据跨境电商发展的需求,适应网络科技时代对监管体制的新要求,成为考验政府不断适应经济贸易发展新需要监管能力的“风向标”。随着跨境电商飞速发展,如何对海外仓等新型外贸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政策支持,如何通过多边国际合作谈判加速跨境电商国际规则协同,解决各国对跨境电商监管政策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问题,成为当下为重要的领域。
进一步疏通跨境电商发展的“堵点”,特别是跨境电商物流渠道不够便捷通畅,跨境电商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缺乏与交易平台和物流渠道谈判的能力与对价,从而导致交易平台和物流渠道坐地起价,以大欺小,设立种种限制性条款或不平等条件进一步挤压跨境电商企业的利润空间,加大企业交易的时间成本和管理成本。借助“看得见的手”来为跨境电商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更加公平有序的环境和外部条件,对政府而言是责无旁贷的。与此同时,给予跨境电商企业,特别是抗风险能力缺乏的中小企业更多来自税收、监管、便利化等方面具有“获得感”的帮助,对于培育更多具备实力与规模的跨境电商企业意义重大。
要把跨境电商企业和平台的品牌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要让跨境电商企业在重视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同时,更要从各个方面给予培育自主品牌的扶持,帮助企业走出过往传统货物贸易领域发展中对品牌认知的误区,不断强化诚信意识和规则意识,注重保护知识产权,要让跨境电商成为提升“中国制造”与“中国服务”形象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