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发布《“一带一路”蓝皮书:“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2018)》。报告分总报告、国际合作篇、国内区域篇、专题篇,由15个子报告组成。
通往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认为,“一带一路”符合各国发展的愿望,通过经济、人文合作等方面的规划实践,有助于各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抓住机遇,实现自身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实践的覆盖面、合作议题越来越广泛,未来需要进一步凝聚共识,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形成一些示范工程、项目,进而带动相关国家发展。这也是对现在西方部分国家实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措施的有力回应。
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孔丹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得到了国内外广泛支持,被写入联合国大会决议和中国共产党章程。该倡议为世界经济摆脱长期低迷的困境贡献了富含中国智慧的解决方案,通过合作共赢理念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国际经济合作,激发合作各方的经济发展潜力,从而实现国际经济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在总报告中,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全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理解,其合作理念正在被广泛接受。“一带一路”倡议的初衷是促进国内改革开放事业,促进中国与周边和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不是参与所谓的地缘政治博弈。中国提出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建设“一带一路”,就是要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换言之,“一带一路”就是通往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路。
由“落地开花”到“根深叶茂”
“‘一带一路’建设正在由‘落地开花’到‘根深叶茂’。”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张弘认为,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扎扎实实推进经济走廊建设,深化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完善金融保障体系。打造开放合作平台,推动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和绿色发展,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建设更多民生项目,促进社会包容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志耘在专题报告中提出,建设好“一带一路”需要向创新要动力。“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应选好路径,以整体协同、模式高效、布局合理、保障有力的办法,实现到21世纪中叶建成“一带一路”创新共同体的近、中、远期战略目标。具体战略路径有: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创新治理能力;按需分类施策,着重提升合作效果;加强战略布局,构建创新之路骨干网络;加大投入力度,强化信息支撑能力。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陈如平在报告中提出,自2016年7月教育部出台《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后,“一带一路”教育合作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围绕“提质增效”的整体取向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六大方面的成效,即初步形成国家—地方—院校三级教育行动网络、通过政策沟通疏通教育合作渠道、国别研究得到充实、双向留学不断深化、合作办学形成新格局、科研合作更加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