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成都11月1日消息(记者刘一荻)2013年,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共赢发展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如何深化“一带一路”框架下媒体间的合作与创新成为了社会关注的新焦点。在新媒体和多种传播手段异军突起的今天,亚太地区新媒体发展与媒体合作同样值得深思。今日上午举行的“弘扬丝路精神,深化媒体合作”主题论坛中,来自亚洲——太平洋广播联盟(以下简称“亚广联”)代表、中外专家以及相关媒体负责人等展开了讨论。
“亚广联”主席高大勇表示,本次会议将成为“亚广联”历程中重要的会议之一,同时他也表示:“丝绸之路为我们展开了一个新的领域,也为我们制定了交流的平台,让我们在各方面加深紧密联系。”
“一带一路”为媒体合作带来长远意义
“这是一个创新性的网络,将44亿全球的人民联系到一起”,“亚广联”主席高大勇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它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0%,同时促进其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往来和人与人之间和文化的交往。”
他认为,“一带一路”的倡议能有效促进媒体和广播方面的合作,内容不仅仅只局限在亚洲,还会传播到欧洲、美洲和非洲各个大陆来进行更好的交流。“我们一共有270多个成员,涵盖了70多个国家,这些国家大多数都是‘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我们的成员进行了良好的合作。许多‘亚广联’成员都是极具影响力的广播电台,他们积极地参与了‘一带一路’合作,因此其成效不可低估。”
尼泊尔帕德玛媒体网络公司席执行官丹巴尔·夏胡解释称:“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一带一路’的了解越来越深刻,这主要是由于媒体的工作提高了大众的认知度。所以随着媒体深入的沟通,我们还会进一步提高意识。”
CGTN外语频道总监江和平则表示:“‘不日新者便日退’,这是我们所处时代的真实写照。全球媒体发展面临着百年变局,只有融入变革方面才能生生不息。”
空间和未来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媒体合作潜力亟待挖掘
在陕西广播电视台台长王福豹看来,“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媒体交流合作有巨大的可开发空间,潜力仍有待进一步挖掘。他告诉记者:“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度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各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人文交流不断加强。但媒体的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特别是区域性、地方性的媒体合作所带来的巨大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地方媒体具有区域资源优势、地域文化优势及地缘优势,以及天然的贴近群众性,在增进友谊、促进相互了解方面理应发挥更大的重要作用。”
CGTN英语频道总监刘聪则表示,一个媒体的声音比较小,一个国家的声音也较小,“如果我们能联合‘一带一路’所有国家的声音,这将成为非常大的市场。”
内容为王 新媒体时代的传统媒体不会消亡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和平台推动了新媒体的崛起。而传统媒体的“消亡论”却不绝于耳。在今日的主题论坛上,来自媒体领域的专家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在他们看来,无论信息传播手段发生何种变化,内容仍是重中之重。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西亚非洲地区广播中心主任夏勇敏表示:“广播不会死。”他解释称,由于社会的发展,广播依然存在强大的生命力。“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把广播的生命力通过其他平台进一步放大。渠道方面主要是利用手机,用移动客户端,用在线收听的方式让广播更加便捷,广播的多媒体化可能也是必然的趋势。
新加坡媒体集团新传媒私人有限公司数字新闻及英语广播新闻总编何仲伟将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理解为合并趋同,他仍对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的未来抱有信心,“我认为内容是王。如果我们的内容能适应未来受众的需求,不论什么平台,只要我们与时代同步,并且满足受众的需求,我们就能够青春常在。”
吉川圭三同样对传统媒体保持信心。他表示,在一些欧洲国家,广播电台甚至超越新媒体平台,拥有大批受众,“主要是因为他们收录的节目内容总能让民众产生兴趣。内容的产业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