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从商务部获悉,在去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意见》以来,多地已经密集出台政策推动“互联网+流通”。当前,各市场主体积极响应,线上线下融合步伐加快,流通发展新动能正加速形成。
据悉,在“互联网+流通”的推进过程中,北京、上海、四川等多地围绕制度建设、财税支持、公共服务等方面密集出台多项举措,展开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制度建设方面,多地政府出台了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管理和服务方式;在加大财税支持方面,多地为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培育市场新兴主体,助力传统企业转型创新,创新工作机制,加大财税支持;在增强公共服务支撑方面,各地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强化能力建设,优化公共服务。多地政府还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电子商务统计监测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政府科学决策和企业发展参考。
在多地的密集推动下,我国流通发展的新动能也正在加速形成。据商务部介绍,线上线下融合带动实体商业焕发生机。越来越多的实体商业主动运用网络平台、移动终端、社交媒体,在营销、支付、售后服务等方面加强线上线下互动。例如,零售连锁百强企业把网络零售的比例提升至83%,是全国企业互联网应用水平的2.5倍。商品交易市场向信息化、定制化、平台化方向发展,延伸服务链条,引导以需定产,柔性制造,用有效供给带动消费升级。
此外,互联网创新发展推动流通降成本、促转型。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跃,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不断涌现。比如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电子商务企业与农产品企业深化产销对接,探索农产品流通产销直供新模式,发展农产品供应链,打通从生产基地到居民餐桌的农产品流通链条,降低流通成本。在生活性服务业领域,多地以社区服务为切入点,用互联网整合各类便民企业和便民业态,打造社区商业综合体和便民“e站”,提升社区商业集约化、信息化、融合化发展水平。
互联网有效提升了流通协同发展和现代化水平。流通跨界融合的发展趋势和用户对品质消费的重视,促使企业运用互联网围绕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加强上下游联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社会化的协作水平。比如在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中,智能快件箱、综合配送服务点、合作共建末端门店等模式的发展,促进了快递末端服务与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在物流标准化试点中,涌现了标准化托盘与供应链、共同配送、多式联运等相结合的新模式,提高了物流作业的效率;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取得了积极的效果,车货匹配准确率达到99%,司机平均找货的时间由原来的2天缩短到现在的不到半天,降低了供应链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