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危机:诚信破产是商业转型大风险
说起这个话题,宋则教授侃侃而谈。在信息爆炸式增长的互联网时代,社会不断进步,经济繁荣活跃,生活日新月异,模式千变万化,创新千姿百态,但引领消费、促进生产的商业本质一直没有改变,童叟无欺的商业文化,诚实守信的商业精神也从未改变。然而长期以来,中国“不做商业作物业”、避实就虚追风造势的伪商人横行,把实体零售商业秩序搞得是非颠倒、乱象丛生。而商人诚实守信历来是商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诚信破产是个人、企业、行业的大破产,诚信危机也是商业大经营风险。“互不信任的营销、防范成本的剧增、营商环境的恶化,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商业长时间大面积放弃自营、片面追求联营的重要原因。”因此,宋则教授认为,重建商业之本,扭转片面联营,必先从重建诚实守信、化解诚信危机的营商环境开始。理想信念不仅限于政治、政党,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成。没有理想信念注定一事无成。“从商者要准确理解并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假如我们没有诚实守信这个重要前提,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可能误入歧途,甚至沦落为‘大众毁业、万众造假’。对此,要高度警惕,严加防范。”
商业升级:降低交易成本回归软实力想要从容面对商业危机成功转型,就要关注“人”的变化。“一些人至今不肯觉悟,经不住不劳而获、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诱惑,自以为是、贪图小利、耍小聪明、占小便宜、见利忘义,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注定是穷途末路,毫无前途可言。”宋则教授认为,互联网时代更加渴望诚实守信的商业精神,并把蕴含大智慧的商业文化强烈需求,提升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要防止高估互联网优势而低估互联网风险的倾向。互联网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但却无法控制诚信损毁导致的防范成本,以及对创新创业、新兴产业、品牌建设上的逆向淘汰。
商业,特别是零售业,通过广泛的商业媒介,在时间上、空间上几乎同所有的社会群体都打交道,因而同许许多多制造商、供货商和城乡居民家庭的消费者保持着密切的利益关系,并都在有意无意营造着、传播着这样或那样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其中,商业零售业面对的消费者,囊括了全社会从事不同职业、不同阶层所有的当事人及其家庭成员。假定其他条件既定,则商业服务终端的状况和水平,终决定着广大消费者和居民家庭的生活质量;同时,商业道德水准和文化涵养也会潜移默化、影响到社会风气和人们精神面貌的方方面面。可以说,诚信商业的文化影响力远远大于经济影响力,这也恰恰是诚信商业的软实力。
人人讲求诚信商业可大大降低交易成本中的相互防范的成本。这种人际社会关系,是以人为本、和气生财、和谐顺畅、亲密无间、相互信任,不欺诈、不垄断、不称霸,还是以钱为本、垄断欺诈、恶意敛财、相互猜疑、纠纷不断、防不胜防,其社会后果截然不同,所导致的物质的、精神的、直接的、间接的、短期的、长远的终结果也会有天壤之别。
商业守信:扭转零售业 “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互联网时代,更要打造商业领域新气质、新生态、新氛围。创造人际和谐的高境界就是信守商业诚信、服务无微不至。而诚信先是一种文明、信仰和理念。培育商业文明和商业诚信难度极大,要付出巨大代价、耐心和艰苦努力;失去诚信却十分容易,稍有闪失即可前功尽弃。
在经济转型时期,道德沦丧、欺诈成风触目惊心,社会诚信危机日益加深,已经到了伤筋动骨的程度,国民经济中直接间接、有形无形的防范成本急剧增长。与此同时,诚信状况正在两极分化。有实力、并从讲求诚信中尝到甜头的企业,更加看重诚信,进入良性循环;没有实力、破罐破摔、得过且过的企业,对培育诚信形象失去了信心,失去了耐心,更加不在乎,更加乱来,陷入恶性循环的泥沼。对此,必须高度重视,拿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可以说,构建诚信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互联网时代的前提。中国在经济转型时期,面临道德水准下降、社会诚信缺失的严重困扰,对构建和谐社会造成了严重威胁。从商业零售业的角度观察,构建诚信商业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既然商业具有天然优势,就应当对构建和谐社会责无旁贷,要分忧而不能添乱,特别是要尽快改变低水平恶意竞争、商业欺诈状态,扭转“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被动局面。为此,商业零售业要率先觉醒,认清自己的使命,抓住发展的机遇,突出重围,做强做大,重塑商业形象和社会诚信,为走向竞争的和谐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