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采购

发产品

  • 发布供应
  • 管理供应

核心技术助推制造强国

   2017-05-31 2460
导读

C919首飞成功,AG600水陆两栖飞机实现总装下线,长征五号大运载火箭、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发射成功如今,中国制造取得的一批标志性

 C919飞成功,AG600水陆两栖飞机实现总装下线,长征五号大运载火箭、全球颗量子卫星发射成功……如今,中国制造取得的一批标志性成果让世人瞩目。

  《中国制造2025》实施以来,取得了哪些进展?存在哪些待破解的问题?相关政策是否对外资一视同仁?5月24日,国新办举行推进《中国制造2025》深入实施吹风会,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李东就相关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C919核心技术由我国自主掌握

  C919飞成功后,有一些网友称,C919的很多关键技术都来自海外,中国制造的只是一个“空壳”。对此,李东表示,C919大型客机作为我国款完全按照适航标准和主流市场标准研制的单通道干线飞机,按照“主制造商—供应商”这种当前全球航空普遍采用的模式研制。C919项目涉及上万个配套件,攻克了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主动控制技术等100多项关键核心技术难关,形成了以中国商飞公司为平台,包括设计研发、总装制造等在内的民用飞机研制核心能力。

  李东说,C919作为非常复杂先进的飞机,利用全球资源实现突破是佳路线,“未来C919还要多次飞上天空,进行国际标准的适航试验,这个过程中也需要突破很多技术瓶颈,这些核心技术实际上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中国制造2025》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

  近日,有国外机构提出,《中国制造2025》政策只适用于国内企业。对此,辛国斌表示,《中国制造2025》的所有政策措施普遍适用于内外资企业,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并不存在限制外商投资的做法。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吸引外商投资超过1.8万亿美元,外资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外商参与了高端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以及设计和创意、工程咨询、现代物流、检验检测认证等具体项目,收到了很好效果。

  在组建制造业创新中心方面,中国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共同组建联合实验室;在智能制造方面,南通中远川崎船舶有限公司的船舶制造智能车间试点示范被列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在质量品牌建设方面,上海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外资企业均获得了“质量标杆”荣誉。

  “在扩大双方合作中,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发达国家有不少技术、设备和产品对我国实行出口禁运和严格限制。”辛国斌说,希望中外双方今后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合作,也欢迎各国企业积极参与到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中来。

  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专家表示,我国虽然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主要是我国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在产业链上,我国很多产业仍然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

  “制造强国任重道远。”辛国斌说,《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就是为了推进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核心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目前发达国家对我国在一些技术、装备和产品方面一直是限制的,我们只能自力更生,通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重大工程来攻克这些瓶颈和短板。

  据介绍,工信部将以高端装备、短板装备和智能装备为切入点,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继续实施“核高基”、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飞机、“两机”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组织开展重大短板装备工程,集中支持重点领域创新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所急需装备的工程化、产业化项目;加快突破传感器、工业软件、工控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等突出短板制约,实现一批智能装备和系统的工程化、产业化应用。

  推进试点示范和制度创新

  《中国制造2025》实施以来,层设计基本完成,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升,标准体系框架初步建立,创新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在稳定工业增长,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出现了“一哄而上、一哄而起”等问题。

  “《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推进试点示范。”辛国斌表示,工信部将在制造业创新体系、区域差异化发展、政府放管服改革、人才培育等多方面进行政策和制度上的创新。

  辛国斌提到,要鼓励试点示范城市按照基于比较优势、促进错位发展、推进部省合作三个基本原则,根据《“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聚焦优势产业,瞄准重点领域,形成因地制宜、特色突出、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格局。支持地方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化解供需结构错配的矛盾。

  另外,在深化政府放管服改革方面,大力推进简政放权,补齐事中事后监管的短板,更加注重改进对企业服务,不断提高制度供给质量和水平;在人才培育方面,支持地方深化产业与教育融合,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制造业人才供给结构。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原创作品,作者: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28400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更多>同类新闻

入驻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4000085670

请手机扫码访问

客服

客服热线:4000085670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产品

为您提供专业帮买咨询服务

请用微信扫码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