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等机构发布的《2016中国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报告》显示,广东在全国省级政府效率排行榜及“公共服务及政府规模”排行中居;深圳、广州、珠海、东莞、佛山、江门、惠州等进入地级市政府效率100强。政府效率的领先,与改革开放以来广东肩负使命和任务,驰而不息推进政务公开的实践和创新密不可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发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在政务公开等方面大胆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全面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持续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筑牢基础。
部署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依据权力清单,向社会全面公开政府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落实
到2020年,全省政务公开广度、深度、参与度显著增强,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体系基本形成,信息发布、解读、回应联动水平明显提升,“互联网+政务”平台较为完善,公开制度规范与体制机制较为健全,基本建立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人民群众需求相匹配的政务公开新格局。
——《关于我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意见》
全面落实“以公开为常态、
不公开为例外”
“2017年3月,广州,西村水厂,水质优,水量比较充沛。”点击广东省政府网站重点领域公开信息专栏的饮用水源水质按钮,页面弹出的全省各地饮用水源水质情况一览无遗。早在2013年,广东省就紧扣民生和社会关注,深入推动行政审批、财政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保障性住房、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价格和收费、征地拆迁、高校,以及医疗卫生机构、科研机构、文化机构、国有企业信息等领域信息公开。
“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是广东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原则。2016年9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我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省政务公开广度、深度、参与度显著增强,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体系基本形成。
2015年—2016年,广东省各级行政机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总量达651.94万条。2016年,广东省各级行政机关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45104宗,其中,当面申请24121宗、占53.5%;全省政府信息公开类行政复议案件1408宗,被依法纠错245宗、占17.4%,行政诉讼案件727宗,被依法纠错65宗、占8.9%。
账本越来越细,才能让群众越看越明白,推动阳光政务落到实处。近年来,广东省实现了全口径公开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保基金预算,将总预算和部门预算细化到项级科目,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细化到款级。2016年,省级预算草案编制专项资金说明和项目库表,集中公开50项、涉及金额648亿元的专项资金明细,并将申报、审批、分配、公开、监督等全过程主动向社会公开。
政务公开,终是要实现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资金量大、利润丰厚的工程建设领域,一直是腐败高发区。“十三五”期间,广东省公路水路交通基础建设计划投资7000亿元,年均超千亿元。如何在如此庞大的工程量里切实防范“公路修起来,干部倒下去”?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将厅机关159项、下属单位175项廉政风险较高的业务全部纳入阳光政务建设,特别是对原属依申请公开的“交通建设专项资金分配计划”“工程重大设计变更批复”等自由裁量权较大的重要事项,全部上网公开接受监督,获得办事企业和群众广泛好评。
近年来,广东省行政机关政策解读和舆情回应的及时性、主动性不断提高。有关部门紧扣公众需求,通过新闻发布会、访谈介绍等形式解读政府政策、回应社会热点,积极办理和答复网友通过人民网、南方网、奥一网等网站给省长、市长的留言。2016年,广东各级行政机关回应公众关注热点或重大舆情达678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