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并回应热点问题。新闻发言人赵辰昕表示,我国利用外资正处于优势转换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将通过继续实行土地价格优惠等四项举措鼓励外商在制造业加大投资。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新报告显示,在2016年全球跨国投资总量下降13%的大背景下,我国吸引外资逆势增长2.3%,达139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2016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我国仍是全球具吸引力的投资东道国之一。
赵辰昕指出,综合分析当前外资流入流出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吸引外资总体状况是良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鼓励外商在制造业加大投资、优化结构是《国务院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若干措施》)的重点之一。
今年1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了《若干措施》,该文件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吸收外资水平提出了20项具体措施。在开放行业领域方面,《若干措施》明确提到放宽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等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
鼓励类工业项目可优先供地
赵辰昕在发布会现场介绍,我们鼓励更多外商企业投资制造业领域,国家也将采取四项举措给制造业领域的外商企业带来更多的政策便利。“具体包括明确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同等适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放开制造业;其次,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要重点支持制造业项目;对于鼓励类外商投资工业项目优先供应土地,并继续实行土地价格优惠。”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媒体记者,本次提出的4项优惠政策对于外资的吸引力非常大,尤其突出了公平公正和一视同仁的原则。“比如内外资同等适用‘中国制造2025’战略,其实就是在负面清单基础之上的国民待遇升级版。负面清单只是准入门槛,现在外资企业只要进来了,将与国内制造业企业同等享受土地、电力、网络等各项优惠。”
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在今年1月的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也曾介绍,《若干措施》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确保政策法规执行的一致性;不得擅自增加对外商投资企业的限制;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参与中国标准化工作,参与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工作,依法依规对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一视同仁;强化对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知识产权对外合作机制建设等,给外商企业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记者日前从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新版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在2015版基础之上,将93条限制性措施减少到62条。在制造业方面将重点取消轨道交通设备制造、摩托车制造、燃料乙醇生产、油脂加工等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其他领域参照《目录》有关规定执行。
中西部东北有望吸引更多外资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2015年我国服务业吸引外资的比重占全国吸引外资的70.1%。制造业利用外资规模约为服务业一半,并且比重在下降。高技术制造业利用外资增长9.5%,在制造业吸收外资中的比重升至23.8%。
白明表示,当前越来越多的外商投资投向了服务业,但利用外资还是应当以制造业为主,尤其是高端制造业。“在国际化分工中,中国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如果不转变低端的定位,在未来经济全球化发展中,我们很难有自己的位置,只能成为别人的跟随者。”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其仔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鼓励外商投资企业进入制造业,主要有两方面的目的:一是通过利用外资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业,留下高端产业;其次,通过利用外资获得制造业的先进技术,将自主创新与引资创新相结合。“去年我曾经去调研一家生产防弹衣的美资企业,发现中国加工企业只负责防弹衣的缝合工作,材料的选择以及核心的防弹装备,仍然是返回到美国工厂组装。也就是说,我们国家的制造业在中低端的比重很大,但在高端制造领域仍然很欠缺。”张其仔说。
商务部数据显示,近年来制造业在中国利用外资中的比重不断下降。2015年,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395.4亿美元,不足服务业一半。其中,钢铁、水泥、电解铝、造船、平板玻璃等传统制造业外资流入基本为“零”。
赵辰昕强调,我国利用外资正处于优势转换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随着要素成本上升,一些制造业外资企业也需要转型升级。对此,既要客观看待这一经济发展规律,也要积极应对,完善我们的制度环境。并鼓励外商更多地投资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