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采购

发产品

  • 发布供应
  • 管理供应

教育发展目标离不开“互联网+教育”

   2017-02-07 1170
导读

刚刚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首次对互联网+教育的内涵外延、建设路径进行了系统阐释,这是

       刚刚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次对“互联网+教育”的内涵外延、建设路径进行了系统阐释,这是中国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又一个里程碑。从2012年全国一个次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将教育信息化定位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坚实支撑,到2015年全国第二次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再到《规划》对“互联网+教育”的全面阐述,折射出了全国上下对教育信息化认识的更加深入、作用的更加重视、信念的更加坚定。信息技术之教育领域,不再是“锦上添花”,两者间的关联也不是“教育大菜”加“信息技术佐料”,而是必须将教育置于互联网的大背景、大格局中,以“互联网+教育”的方式整体推动发展。可以说,“互联网+教育”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多年建设的必然结果,更是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

《规划》列出了“十三五”中国教育发展的五大具体目标。仔细分析,这五大具体目标都离不开“互联网+教育”:

全民终身学习机会的进一步扩大离不开“互联网+教育”。学习机会的扩大源于教育资源供给的扩大和有效覆盖,国内外的经验表明信息技术是创造和传播教育资源经济、便捷、有效的手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育资源的创造和传播的广泛性、精准性、可获得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扩大全民终身学习的机会,“线上+线下”的方式是一种理想的途径。

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离不开“互联网+教育”。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仰赖于教、学方式的变革,变革教、学方式一则要求教育者能够按照认知规律科学调整教学模式;二则要为学习者提供更好的学习工具;三则要形成更为紧密、更为有效的教学回路,而连接一切、精准实施、伴随反馈、即时调整是其中的关键,而此恰恰是信息技术的优势所在。“十三五”期间要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迫切需要“互联网+教育”思路与技术的参与。

教育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民离不开“互联网+教育”。教育脱贫、教育均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长期吁求,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大目标。要实现教育脱贫和教育均衡一是要更好地布局教育资源,使得教育资源能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形成更优匹配;二是要求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使得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地区、家庭、个体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服务。通过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一方面可以融汇数据,形成有效的教育决策支持系统,帮助教育决策者评估、布局、调整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专递课堂”“在线开放课堂”等形式,低成本复刻、大规模推送、高精度送达优质教育资源,以此促进教育脱贫、教育均衡。“互联网+教育”是“十三五”期间推动教育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全民的有效手段。

人才供给和高校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离不开“互联网+教育”。国内外实例表明,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优秀人才的涌现越来越依靠产、学、研之间的联动,越来越依靠学科与学科的互融,越来越依靠大规模的协作,缺乏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支撑,高效、优质的联动、互融、协作将难以实现。“互联网+教育”可以在汇聚经济、社会发展数据的基础上分析技术需求、人才需求,对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终端学段”人才培养的量、类、质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加之对联动、互融、协作的促进,进一步提升高校科研水平和人才供给的精准性、有效性。

教育体系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离不开“互联网+教育”。教育体系制度的成熟是为了更好地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权责明晰、流程清楚,治理过程的可检验、可追溯、可公开是成熟教育体系制度的基础,这就要求能够清晰安排教育主体、科学规范教育流程,有关数据既可用又安全,而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无疑是实现这一基础的基石。可以预见随着“互联网+教育”在“十三五”的全面展开,我国的教育体系制度将因此更加成熟。“十三五”教育发展五大具体目标与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之间的关系清晰表明“互联网+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形势确定的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

“十三五”中国教育发展的整体愿景要求全国上下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的难点在于“互联”二字,“互联网+教育”的难点也在“互联”二字,一是怎样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规律调动社会的积极性,实现市场、企业与教育的互联,使得“互联网+教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局面;二是怎样实现宏观教育管理与微观教学实践的互联,使得“互联网+教育”的效能更加提升;三是怎样实现教育领域全要素的互联,使得“互联网+教育”的推进更加可靠。这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欣喜地看到《规划》的编定展现出了对互联网、对教育信息化的深刻理解,从制度环境、基础条件、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四方面入手,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积极调动包括政府、企业、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在内的各利益相关方的积极性,着力为“互联网+教育”的全面展开扫除障碍。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原创作品,作者: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27878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更多>同类新闻

入驻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4000085670

请手机扫码访问

客服

客服热线:4000085670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产品

为您提供专业帮买咨询服务

请用微信扫码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