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采购

发产品

  • 发布供应
  • 管理供应

“工业4.0”和“制造2025”将开启合奏

   2016-06-20 1250
导读

德国总理默克尔6月12日至14日对中国作了第9次访问,科技和创新是本轮中德政府磋商的核心议题,其中更加积极地推动德国工业4.0和

德国总理默克尔6月12日至14日对中国作了第9次访问,“科技”和“创新”是本轮中德政府磋商的核心议题,其中更加积极地推动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深入对接,则将中德经济技术合作交响曲从引子逐步推向主题乐章,奏响合作包容共谋创新发展之路的主旋律。

德国是中国在欧洲经济圈中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2015年两国贸易额超过1600亿美元,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运营,欧洲大企业对亚洲地区的投资热情高涨,其中德国的化工、汽车、机械、环保等相关大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同时,为寻求技术合作和开拓市场,中国对德国的直接投资也日趋活跃。

如果说中德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是以大企业为先导,那么接下来合作的主力,将会是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各国经济活力的主导者和创新的源泉。发达国家的优质中小企业大多拥有自己的专利和技术,是优良产品、零部件和服务的提供者。而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大多数集中在劳动密集产业,依赖低廉的劳动力为世界提供加工贸易品。

然而,雷曼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小企业变得十分无助。在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背景下,发达国家的跨国大中型企业纷纷向海外转移,使得为这些企业提供零部件和服务的中小企业失去了国内市场而艰难转战于国际市场。而受制于国内金融体系等制度不完善的因素,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长期研发和设备投资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亟待转型升级。

近年来,德国在制造业出口方面充分展现了其雄厚的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而真正支撑了以出口驱动的德国经济的是大量的优质中小企业,占德国出口企业总数的98%。这些企业往往拥有充实的职业岗位教育,员工离职率低、工作年限长以及大量熟练工和专业技术人员并保持长期持续的创新活动等。德国的这种高质量和高技术的实体经济发展模式,被成为“德国模式”备受赞誉。

而从社会基础来看,与欧美其他国家相比较,德国更注重社会和谐和平等发展,许多企业采用学徒工制度,将技能岗位培训和学校教育融为一体,培养了德国式“工匠精神”,也形成了德国制造业专注品质优化和技术提升的“创新”和“创业”模式。

中国在加入wto之后,劳动密集型产业融入全球价值链,出口贸易取得了大幅度提升。但由于长期以来金融市场存在结构性和技术面问题,中小企业饱受信贷歧视,金融资源严重错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熟练工,制造业处于价值链低端,创新的软硬件基础薄弱,限制了生产力和竞争力的提升。

因此,德国可以为正追求“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模式、技术以及高端制造的基础设备和零部件。同时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又可以为正积极推进“贸易为万民”的欧洲和德国的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需求。

危机后时至今日,全球主要经济体仍在摸索经济复兴之路,但效果并不明显。中国和德国作为亚洲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中稳定的经济体,地处欧亚大陆两端和价值链分工的不同环节,具有较强的经济互补性,两国的合作对稳定区域经济发展和振兴世界经济都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从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角度看,在基于价值链分工的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中,发展经济学领域中盛行一时的“欧洲中心论”已现疲态,而曾创造了亚洲增长奇迹的“区域发展模式”也在创新方面遇到了瓶颈,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之间更加包容的对话和合作,是开拓市场空间、提高投资效率、促进科技创新的基础,无疑会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中德合作正是该模式的先行探索者和实践者。我们有理由相信,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和谐演奏,必将拉开两国共筑创新发展之路的大幕。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原创作品,作者: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27710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更多>同类新闻

入驻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4000085670

请手机扫码访问

客服

客服热线:4000085670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产品

为您提供专业帮买咨询服务

请用微信扫码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