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综合管廊
工人正在焊接
4月21日,四平市市长王振才带着市委书记赵晓君的谆谆嘱托和全市人民的殷切期望,带领副市长王宇、市政协副主席王玉芝和市财政局、市住建局相关部门领导以及工作人员组成的竞评团队,踏上了赴北京参加全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竞争性评审的现场答辩之路。
当晚,经过一天的激烈角逐和严格评审,四平市以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进入到2016年国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行列。喜讯传来,全市上下无不欢欣鼓舞,群情沸腾。
回从2015年7月启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至今的日日夜夜,四平市紧紧抓住作为全国管廊建设试点省先行示范城市和财政部第二批PPP示范项目的有利机遇,举全市之力加快管廊建设,全力以赴推进这一重大安全工程、民生工程、发展工程,所付出的辛苦和努力历历在目。
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四平市坚持以“三化”、“五结合”为原则,以“央企+地方政府”合作为基础,以组建SPV公司为重点,以完善体制机制为保障,探索形成的“高位推进、统筹衔接、央地共建、市场运作、政策集成”的四平模式,在全国率先破题,创造了加快推进中小城市管廊建设的有益经验。
看点一:
先谋后动 高位推进
管廊建设实现先行突破
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给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当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有利于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又能拉动社会资本投入、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
2015年3月,全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全面启动。我省作为全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省先试先行。省委、省政府对全省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高度重视,要求吉林管廊建设要走在全国前列,并出台配套文件,推动国家政策落实。四平市委、市政府高点站位,主动担责,先谋后动,科学部署,四平市于2015年7月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为建立高效运转的协调机制,四平市成立了由市长王振才任组长,5位副市长和1位省政府参事任副组长, 29个相关的市直部门、管线单位参与的管廊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管廊项目的统筹推进和督促落实。同时,由省政府参事牵头,规划、设计、项目管理和行政主管等部门组成专家技术委员会,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程技术支持。还建立了行政主管部门及项目管理公司日巡查、政府分管副市长周调度、市政府随时例会研究的协调机制,解决规划建设中的各类问题。制定实施《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将项目列入政府重点工作责任清单,确保管廊建设落地落实。
四平市住建局作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主导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位运行操作,层规划设计,层层传导压力,使四平市的管廊建设得以全力推进。
无论是项目推进之初,还是项目全面铺开之际,“三化”“五结合”的原则一直贯穿建设始终,推动了四平市将管廊建设打造成为惠及民生的百年工程。
四平市住建局副局长姜亚非对“三化”和“五结合”进行了详解。“三化”,即系统化、效率化、高标化:系统化——是充分考虑管廊系统自身的特点,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由干线、支线和缆线组成多层次的地下综合管廊体系;效率化——地下综合管廊与轨道交通、城市道路、人防设施等规划相结合,综合开发城市地下空间,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综合效率,降低地下综合管廊造价;高标化——充分考虑未来发展对市政管线的要求,对管廊经过区域的需求规模进行分析预测,并预留相应空间,为将来管线扩容以及收纳其他功能管线做准备。管廊的设计年限和建造标准,按照同类高标准要求设计。
“五结合”,即: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符合城市未来的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理念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和大数据来整合资源,实现城市地下空间的信息化、智能化监控;施工与市政道路建设相结合,实现管廊建设与市政道路建设同规划、同实施,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设计与入廊管线单位的需求相结合,按照各单位的实际需要确定管廊各功能区,保证建成即可投入使用;融资与吸引社会资本相结合,采取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管廊建设,解决资金瓶颈,实现项目健康发展。
有了“三化”和“五结合”这一有力保证,四平市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一路高歌猛进。
截至目前,四平市已建成高标准廊体9.034公里,大踏步地走在了全省和全国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前列。
看点二:
精准定位 统筹衔接
科学规划城市地下空间布局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建立科学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是合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的重要保证。
为使全市的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更趋合理,四平市精准确定目标,编制完成《四平市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2015—2030)》及五年滚动规划。到2030年,规划建设管廊137.08公里,监控中心4座。其中干线87.74公里,支线39.6公里,缆线型9.74公里。规划范围涵盖老城区和东南生态新城共119平方公里。到2020年,规划建设管廊67.6公里,监控中心2座。其中试点项目规划建设管廊36.08公里,热力、电力、电信、污水、燃气等8种管线全部入廊。2016年计划建设20.84公里,建成监控中心1座。到2018年,45公里管廊将陆续投入运营。
四平市还强化了统筹衔接,在全面普查地下各种管线数据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着眼城市远期发展需求,对中水管道、充电桩电缆进行了充分预留。并规范建设手续,严格执行《管廊工程技术规范》,管廊建设全程充分听取和吸纳入廊管线单位意见,使管廊建设科学安全、设计合理。
目前,试点项目可研已获得批复,今年开工项目施工图设计已通过审查,施工单位在3月中旬已陆续进场。
看点三:
创新之举 央地共建
探索建设管理运营全周期模式
如何因地制宜,探索出符合四平实际的管廊项目建设和管理方法,结合近年来的项目建设经验,四平市采取靠大联强、央地共建的方式,探索建设、管理、运营全周期模式。
建立“央企+地方政府”的合作模式,组建一流建设团队。为缩短前期手续办理周期,从源头上解决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设计、资金、施工组织、工程质量等方面问题,按照住建部标准,在省住建厅的指导下,四平市管廊项目采取工程总承包的方式进行招标,积极引进华北设计研究总院、中交建集团、中冶集团等央企,充分发挥其技术、人才、资本优势,全面负责项目设计、施工建设,切实保证工程质量。
中交四公局在施工中采用了本公司自行研制的模板台车,本台车可以大大减少施工支模时间进而提高施工进度,为施工进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障。为使这一工程成为真正的精品工程、百年工程,中交四公局根据相关合同条款编排施工进度计划,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建设质量。他们明确项目管理的任务和职责,加大了物资材料、机械设备和劳动力的投入,加强专业班组的协调施工,对质量管理全程控制,建立和完善质量自检体系。
四平市还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组织优势,整合资金,落实政策,协调解决规划、用地、环评等问题,缩短工程周期。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大合力,这一模式也得到了国家住建部的认可和推广。
实施市场化运作,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是四平市在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的又一创新。为科学管理,创造高效率,四平市委托专业公司负责项目管理,取代以往组建临时建设办公室的模式,对规划设计、工程程序、施工协调、现场组织实施全方位的专业化管理,切实保障管理的精准性、稳定性。应用BIM(宾姆)、三维激光扫描仪等前沿技术,提高工程全生命期各参与方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全面提高施工效率。
在施工过程中,四平市注重将国家标准同本地实际相结合,在确保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确定施工方案:在场地宽阔、地上物及人为因素干扰较少的地段,采用大开槽、混凝土喷锚的施工方法,同时利用现场存土,加快施工进度;在地面道路交叉地段,局部采取暗挖的施工办法,减少路面破坏;在建筑物较多、地下管道交织地段,采用地下连续钢板桩支护开挖的方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注重成本控制。在廊体浇筑过程中,引进模板台车技术,大范围采用可以回收利用的塑料模板,随意定制尺寸、减少拼缝,在保证混凝土接触面光滑平整的同时,降低施工成本。
规范运营,实行严监管,为建设好地下综合管廊这一百年精品工程夯实了基础。四平市与中科建集团、金州集团就智慧管廊及运营维护全面开展合作;建立管廊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分管副市长组织实施一站式办公;管廊工程一期可研、二期可研批复;2016年开工项目通过施工图审查;严格按照法定基本建设程序办理招投标、质量安全监督等手续,保证工程建设手续规范;在施工建设中,四平市始终将安全作为管廊工程的生命,注重安全制度建设,监理单位全程实行旁站式监理,项目管理公司全程无人机监控,施工现场封闭式管理,确保从工程材料到施工组织全程无隐患。
四平市委、市政府对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高度重视,进行科学规划和严格监管,在排迁、资金、管理、规划落实、质量监管等方面给予了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使得四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处在全省和全国的领先位置。”
同时,四平市还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严把资金、生产等各环节安全关,确保施工安全。
看点四:
市场运作 多元融资
有效破解制约瓶颈难题
管廊项目能够产生极高的社会效益是普遍共识,但也存在建设周期投入大和政府财政当期资金不足的矛盾。为此,四平市注重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奖补资金及低息中长期贷款。同时,与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建设银行、农发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对接,为项目提供多重资金保障;另一方面,吸引央企参与项目投资,获取较低成本的股权融资。
对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所提倡和所关注的,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开展PPP模式,四平市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明确运作模式,严格按照财政部PPP项目操作指南,编制《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实施方案》,完成了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物有所值评价。据测算,特许经营期内从预算中安排的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平均约为2.91%。试点项目采用“存量转让+投资、建设、养护一体化+入廊单位付费+可行性缺口补贴”方式运作,吸引了具备施工资质的社会资本方及入廊单位参与管廊建设、运营。
为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3月29日,5家央企联合体与市城投公司完成SPV公司注册并启动运营。试点项目全部采用PPP模式推进,项目投资量占试点总投资量100%,项目工程量占试点工程量100%。除SPV公司股东投入外,同时利用国家和省资本金投入及开行贷款,为项目提供资金保障。
同时,四平市科学整合资源,通过管廊沿线腾退土地利用带来的出让金、城市建设配套费等收益,用于支付可行性缺口补助。并强化依法规范,市人大常委会已审议批准了项目注册资本金、运营补贴纳入财政预算及三年财政滚动规划,将管廊运营管理纳入立法日程,保障项目各参与方合法权益。
看点五:
部门联动 规范体系
在全国试点竞评中脱颖而出
为形成争创全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的合力,四平市财政局、市住建局等部门积极协作,密切配合,争创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
负责申报工作具体安排操作的市财政局副局长阮金良告诉记者,早在四平市争创全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之前,市财政局就超前运作,把四平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积极申报到财政部第二批PPP示范项目,2015年9月29日,正式入选。为保证PPP模式运作可操作性,四平市住建局通过政府采购方式择优选中国内级的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编制《四平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实施方案》、《四平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报告》、《四平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同时,市财政局积极组织专家对《物有所值评价报告》《财政承受能力论证》作了批复。2016年1月经市政府第七届三十三次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四平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实施方案》,为公开招标采购社会资本,成功组建成立SPV公司打牢基础。
为做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政策保障,市财政局一方面密切关注国家、省政策导向,认真吃透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的通知和申报指南解读;一方面提供财力保障,积极向上争取管廊建设资金,已申请到位省财政专项补助资金2.036亿元。市财政局还制定了《关于将四平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专项资金投资收益及股权回购资金纳入未来年度财政预算的函》,编制了2016年-2018年财政滚动规划,为市政府将四平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注册资本金及运营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严格审核,对项目申报前期手续逐一审核,经多次规范,通过政府采购,项目总投资额由66.2亿元下降到56.28亿元,总投资额下降了15%。
四平市住建局相继出台了《四平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实施细则》(四政办发[2016]10号)、《四平市地下综合管廊监督和协调管理办法(试行)》(四住建管廊字[2016]1号)、《四平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程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四住建管廊字[2016]2号)等地方规范性文件,明确了管线单位强制入廊等具体政策,做到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和维护环节全覆盖;落实标准规范体系,确立了工程建设管理标准,严格落实各方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了日常管理、监督检查、应急保障等机制,推动管廊规范化运营。
四平市发改委出台了《四平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试行收费标准》(四发改收管字[2016]2号),明确了政府支出责任和补贴标准,并已与各管线单位签订入廊协议。
四平市财政局联合市住建局共同完成落实本次试点城市的申报工作。3月1日启动申报工作后,市财政局、住建局全面部署,科学组织实施,根据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申报文本要求,反复研究,逐项核实,精准早报,在地方政府重视、基础工作扎实、PPP模式运作情况、配套措施完善等方面形成推荐函……在全市各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一系列举措推动了申报工作一举成功。
吉林省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现场会已在四平市成功召开,为全省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四平经验;四平市在全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竞争性评审中进入前三甲,成为了2016年国家级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也将争取到国家补助资金10.8亿元。
蹄疾步稳,四平市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前景无限。相信乘此东风,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四平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一定会快马加鞭、更上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