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人都在讨论某个风口时,只怕风已刮过,入场券瓜分完毕。比如,当下的直播热潮。
相对而言,巨头和投资者,布局会更早一些。
就在今天,支付宝联合中山大学,发布了一份「互联网+政务」报告,其中提及:
70个大中城市69个推出政务APP,共计316个;
347个城市依托支付宝已服务超1亿市民;
警务、社会保障、交通三类机构懂拥抱「互联网+」,占总流量超八成。
这些内容有些意思,但更有意思的是追问:支付宝为什么要发布这样一份报告?
作为估值600亿美金的巨头(蚂蚁金服),他们愿意主动释放的往往不是信息,而是信号——抢滩互联网+政务!
可能在一些创业者看来,这还是只是一个政府口号,内涵难以琢磨。但巨头已经入场,不是礼尚往来的开会喝茶聊天,而是激烈厮杀、攻城略地。
去年4月,阿里系方面,以蚂蚁金服牵头、联合阿里巴巴和新浪微博召开「互联网+城市服务」战略发布会,用户可通过支付宝钱包、新浪微博和手机淘宝进入城市服务平台,直接在手机上查询交通违法、医院挂号。
几乎与阿里系同时,腾讯大举杀入互联网+政务,马化腾亲自上阵,与多个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据腾讯内部说,是马化腾直接掌管。
根据腾讯官方口径,这一年来,依托微信、QQ等社交平台以及技术实力,腾讯「互联网+」战略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93个城市上线5032项服务。
本周四(6月16日),腾讯即将主办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峰会,促进「互联网+」与政务、民生、各行各业的融合。两家巨头为什么这么拼?
好处显而易见,支付宝、微信接入城市服务,能够带来新的流量,增加用户黏性,让这两个超级App更进一步。
但仅为了增加微信的用户黏性,至于动用核武器(马化腾)吗?至于上升到公司战略层面吗?
不论是腾讯,还是阿里,目标远不止于此。微信、支付宝只是入口,他们在下一盘大棋。但他们也只是下棋的人,充其量先走两步而已,并非布局者。布局者是政府。
互联网+政务成为一项国家战略,自上而下强力推动,这会蕴藏哪些机会?
政务服务的新形态
分析互联网+政务,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向。先是政务服务,这也是中央政府的本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不仅说,还在做。国务院App今年上线,引来颇多注意,也带动了地方跟进。国务院App目前以新闻资讯为主,但从界面布局上看,有意往政务服务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