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失地农民工,唐殿臣的工作经历比一般的农民多。2015年8月,在吉林高新北区的吉星轮胎有限公司上班之前,唐殿臣的身份还是一名吊车司机,在吉林市西部的沙河子广场周边一家企业打工。
对于那段经历,唐殿臣回忆说,开吊车远没很多人想的那样赚钱,而且,活源并不是很稳定,有时好多天不开工。由于工作的地点离家比较远,那时,为了早点去坐郊线车,他每天早上5点左右起床。有时,第二天工作忙,他只得在单位附近找一家小旅店住下。在他的心里,他很希望找一个离家近一点的工作上班。
让农民工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是当地政府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吉林高新区的各个街道和社区为了获取就业信息主动与企业对接,及时向辖区内的各基层下发信息。
唐殿臣是高新区失地农民工的代表之一,还有很多失地农民工也就近找到了工作。有的是通过招聘信息自己主动到企业去应聘的。像吉星轮胎这样的企业目前在高新北区已经成为了附近很多农民眼中的“香饽饽”。从应聘登记信息上显示的情况来看,工作日平均每天有20人左右去应聘。
据吉林高新区一位负责人介绍,现在区内失地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已经成为过去,不需要再为庄稼长势犯愁了,他们现在想的是该怎样摆脱农民的身份,在城镇化的浪潮涌到眼前时,能像城里人一样找份适合的工作,安居乐业。
吉林高新区的高速发展征收了部分农民的土地,如何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成为开发区与失地农民共同面对的现实问题。
有的失地农民工因为没有技术,更多地通过街道或者人社部门的帮助,走上了公共服务岗位。整个高新区环卫部门共有130人,而失地农民工所占的比例就达到了30%。在高新区的计划当中,失地农民在公共服务岗位上的比重还将继续加大。随着高新北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今年高新北区的环卫工人需求量预计将从25人增长到90人。高新区环卫部门还将优先考虑录用当地的失地农民。
作为高新北区的失地农民,刘君住进了高新北区新建的乾禧园小区,现在他每天上楼就变成这个小区的业主,下楼就是这个小区的保安。工作与生活都以小区为中心。在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的高新北区,刘君更加像一个城里的上班族。
年轻的失地农民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他们想要接上城市生活的轨道,更多想到的是打工或者创业给自己当老板。
原属于日升村的王志金办汽修部已经5年了,规模和经营项目不断扩大、增加,还带了3个学徒工。展望未来,王志金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他说:“无论是现在的燃油汽车,还是将来的新能源汽车,都需要日常的维护、维修。我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客户大都是附近居民,也有远道而来的‘回头客’”。
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农民有了试水互联网的想法,高新街道不久前新进了10台电脑,免费提供使用。高新北区的村村通宽带敷设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推进当中。下派安家村担任驻村一个书记的高新区机关干部鲁长海,近致力于请邮政或快递公司在高新北区设立物流快递服务中心,活跃村邮站,解决部分困难村民参与其中增收创收,同时为北区的电子商务、货物进出提供物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