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资购商:中国制造2025的可行路向

   2016-06-13 680
导读

有消息说,在当日举行的中国制造2025高层论坛上,企业家顾雏军借其新书《引资购商中国制造2025新思维》出版之际,再次详细阐述了


有消息说,在当日举行的“中国制造2025高层论坛”上,企业家顾雏军借其新书《引资购商——中国制造2025新思维》出版之际,再次详细阐述了整个中国制造产业升级的大路向。这是自去年《中国经济周刊》以“学术特辑”的全刊篇幅分享其“中国制造2025需要新思维”之后,引资购商这一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战略战术的再度展开。

引资购商,简而言之,就是在政府的产业政策引导下,多方募集资本,以构建产业基金等大型资本容器,放眼世界并聚焦经济支柱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从中选择处于国际先进乃至尖水平的国外制造企业作为目标,发起控股并购或整体并购。

2025年,距今并不遥远。要在剩下不到10年的时间内实现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其目标绝非伸手可及,唾手可得。中国制造业整体跨障碍、上台阶,不仅需要政策导向,也不仅需要产业概念,更需要可操作的平台,也更需要合理可行的大路向。没有平台,没有路向,产业升级也好,2025也罢,都将沦为毫无意义的空气振动。

抛开人民币币值的低估还是高估的争议不论,在世界经济尚在自谷底爬坡的时期,国外资产价格总体处于低估阶段。在人民币币值仍处坚挺的时候,正是以募集资本而搭建的大型资本容器去海外并购那些国际先进乃至尖水平的制造企业的大好时机。从世界经济的大格局看,现时所在的经济复苏期,其实也正是国内大型资本容器进行海外并购的佳窗口期的后时刻。抓住这个时机,中国制造的升级换代就有了一块乃至多块可踏的垫脚石。

为什么要通过海外并购国际先进乃至尖水平的制造企业来作为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操作平台和具体路向?这是因为从现实来看,以中国现有的制造业基础和运营状况,要想在国外企业同样处在加速进步的情况下完成跨越甚或超越性的升级,几无可能。产业升级的目标难以实现,中国制造业就仍将处在世界经济分工的末端。然而,当中国劳动力成本与低端制造业已无比较优势的情况下,尤其是中国人口红利在“刘易斯拐点”之后出现的递减趋势,中国制造业即使保住现有的分工位势已属不易,更何谈升级、跨越和超越。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25905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