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与合作》记者 饶霞飞
2015年5月8日,《中国制造2025》发布。此后,李克强总理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座谈会上曾说,工业制造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发展升级的“国之重器”。自此,中国开始掀起了智能制造的浪潮。到2016年5月8日,《中国制造2025》发布一周年。在这一年时间里,国家围绕智能制造推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给资本市场带来的冲击与机会显而易见。中国制造2025将会给哪些行业、哪些企业带来发展机遇?未来企业将会朝哪个方向走?就此,记者采访了华泰证券(601688,股吧)机械行业席分析师章诚,深度剖析了《中国制造2025》的投资脉络。
政策催化剂
2016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章诚:智能制造迎来高成长机会本刊记者 饶霞飞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了产业发展5年总体目标: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同时,《规划》提出了5项主要任务和6项政策措施,为“十三五”期间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蓝图。按照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将达到10万台,六轴及以上机器人5万台以上;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培育3家以上的龙头企业,打造5个以上的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8万小时。
“受相关政策扶持以及工业转型升级的带动,我国机器人产业近两年将迎来高速发展期。”章诚表示。作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的开局之年,2016年高端制造相关的政策扶持或利好消息不断出现。事实上,自《中国制造2025》推出之后,国家及地方的政策就在不断推出。过去这一年, 6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及“中国制造2025”,其中3次作出重要部署。如2015年9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促进生产与需求对接、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有效汇聚资源,推进分享经济成长,助推“中国制造2025”,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2015年10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出,“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彼此结合起来进行工业创新,会催生一场新工业革命。2016年4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中国制造2025”不能只针对装备制造业,而要利用消费者的选择,倒逼工业消费品提质和‘中国制造’的升级。常务会议决定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引领中国制造升级。2015年上半年,国务院提出完善《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1+X”方案,所谓“1”就是规划本身,X即为相关配套规划。2016年1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抓紧发布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质量品牌提升等11个配套实施指南、行动计划或专项规划。“截止到目前,5项方案已经出台,后续将有更多的配套方案发布。”章诚介绍到。随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委联合推出了《规划》,《规划》聚焦智能制造、智能物流,面向智慧生活、现代服务、特殊作业等方面的需求,明确要重点突破十大标志性产品,其中包括手术机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等。在《规划》发布会之后,4月11日,工信部发布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方案”,遴选60个以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016年,工信部将推出超过30项具体政策。”章诚介绍道,其工作重点包括以下方面: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具体措施包括按照国务院部署,加紧编制和推出11个重点工程实施方案、重要规划、行动计划;同时推动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和高端装备创新五大工程;出台“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把制造业、“互联网+”和“双创”紧密结合起来。除中央系列政策与措施外,地方政府关于《中国制造2025》的措施也相继出台,对接《中国制造2025》。据公开信息统计,截止到目前,山东、河北、山西、辽宁、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甘肃、北京、天津、广西、宁夏、新疆等20个省市,已相继出台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措施,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地方优势为出发点,确定地方特色制造”成为多个地方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内容。如《〈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提出了近10年重点领域发展的量化目标,把重点发展的产业确定为20个,包括信息技术与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轨道交通装备等。“推动智能制造是解决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根本路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各国都在研究如何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章诚表示,“互联网和传统工业行业的融合是要抢抓的制高点,而主攻方向则是智能制造。”“实施智能制造将给制造业带来‘两提升、三降低’。”章诚指出,“两提升”是指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大幅度提升;“三降低”是指研制周期的大幅度缩短、运营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产品不良品率的大幅度下降。
机器人产业前景开阔
“新产业布局和行业整合,是制造型企业价值洼地的来源。许多企业早已开始对新主业的布局,投向诸如新能源、智能设备、军民融合等产业,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注重对国外新技术的收购和融合。”章诚表示。在华泰证券机械行业席分析师章诚看来,互联网化的智能制造,可能是未来中国制造升级优的方向,将彻底改变中国现有制造模式方式,形成传统产品设计、生产以及质量控制三位一体的高效的生产体系。从二级市场投资来看,“云、网、端”的市场空间大。“具体的投资机会将从以下3个方面来思考和挖掘:新布局产业容量大、具备“工匠”精神、市值调整至2014年水平的企业。”章诚表示,“可沿着代表未来的高成长领域挖掘,重点关注3个方向: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军工(特别是军工信息化)、高铁等中国优势高端装备。”“重点看好机器人产业前景。”章诚表示,从数据分析来看,机器人产业前景向好。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新安装量达到5.7万台,约占全球销量的1/4,同比增长55%。专家预计2015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将达7.5万台,同比增长36.6%。
机器人产业前景明朗,A股市场相关品种有望获得持续推升和提振。特别是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相关概念年初以来跌幅较大,技术上存在上涨空间。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将达到15万台,保有量达到80万台,将较“十二五”末新增40万台;到2025年,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将达到26万台,保有量达到180万台,较“十二五”末增加140万台。到“十三五”末,我国机器人产业集群年产值预计将突破1000亿元。章诚指出,从人工智能及机器人方向来看,基础理论方面美国已经领先,中国的投资很薄弱,但相对来说,在知识积累和产业应用方面,中国企业有很多优势和机会。看好的公司要符合两个标准:一是在特定行业,结合特定需求及自身技术,建立先发优势的企业;二是拥有硬件优势、软件思维及大数据能力的机器人公司。章诚表示,华泰机械研究团队一直非常看好中高端制造业的前景,因为中国具备全球大的制造业市场,中国企业家具备极强的创业精神,资本及技术创新也在和全球先进水平接轨。“我们认为未来10年内,三大趋势将促进机器人的智能化和普及化,可关注其中蕴含的投资机会:通用软件平台(操作系统)、人机协作、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它们有望在未来3~5年爆发,给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影响。此外,随着智能化的发展,传感器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章诚表示,研究机械行业,一个要看需求波动,寻找长或短周期的需求景气;第二是看公司成长性,寻找优秀的成长型制造企业。具体到制造业的投资机会,章诚认为三大领域具成长潜力且将相互融合,具体如下。“云”,包括工业大数据及云计算,对数据进行采集、反应和预测,形成可行为的大数据。尽管现在一切都还没有真正开始,但未来工业互联网的“BAT”或将在此领域诞生。“网”,包括工厂内物联网及产业链整体互联网,行业覆盖广和具备核心技术的公司将是好的投资标的。“端”,就是智能生产及智能物流终端是核心,先受益且弹性巨大。章诚认为,“中国制造2025”方案是一个十年期的计划,目的是将微笑曲线扁平化。过去中国企业做的是制造下端的产品,盈利能力比较低,研发与服务都是在国外,导致国内企业利润很低。现在希望能通过互联网化方式,彻底打破这个平衡,相当于通过这个技术手段让中国的制造业挑战西方制造工业。“‘制造2025’将是未来3年强劲的‘风’”。章诚表示,我国的未来智能制造会涉及大量的数据,信息安全值得关注,而国产企业在这方面受到政府扶持。在未来的升级思路上,中国肯定先会选择适合国情的,其次会选择自动化与信息化相互匹配的方向发展,这是基于劳动力成本优势之上的优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