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战略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创造新的行业生态。公益事业也不例外,开始从传统公益模式向新型公益模式转变。
互联网为公益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空间,让公益资金筹集变得简单便捷,让公益组织的活动变得公开透明。传统的线下公益逐渐变得小众、封闭、低效,而如今的“互联网+公益”借助互联网逐步实现了大众化、开放化和高效化。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正在迅速降低公益活动的参与门槛,让过去低频率、长流程的公益越发“轻捷”。互联网本身具有传播快、信息共享等特征,让更多的人能直观了解公益活动的真实情况,参与其中并再传播。“互联网+公益”可充分调用各种信息通信新手段,如采用“手机屏+电脑屏+电视屏+户外屏”等全媒体,以多屏互动的方式使信息传播更快、影响力更大,以达到更理想的公益效果。
依托互联网的健康、医疗模式是未来发展的热点。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合理,优质资源匮乏,公益性的互联网医疗模式尤为重要。它科学地运用了互联网共享、开放、连接等优势,吸引大批高端医务人员作为志愿者加入,增强了医疗公益活动的专业性和便捷性,为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问题提供了途径,如借助互联网移动医疗手术平台,通过“公益手术”方式让贫困患者得到名医的免费手术等方式,推进高端医疗资源的共享。互联网医疗方式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福音,同时可通过提供医疗培训、健康讲座、医药捐赠等志愿服务,提高各地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解决医疗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由此为社会创造巨大的价值,帮助社会解决重大痛点。
“互联网+公益”在助老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使其摆脱因无人陪伴而陷入孤之境。通过推出针对老人设计的信息通信产品,并教会他们使用,为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提供与外界沟通和交流的便利,使之安享、乐享晚年生活。
教育也是“互联网+公益”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互联网教育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受益范围更广;让更多有爱心的人足不出户做公益,可参与性更强;互联网教育的现代化教育模式能丰富教学课堂,有效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在线支教平台,可以实现学习者与教学者的在线实时互动,让更多的人以更多形式足不出户便可参与支教,提供涵盖各领域知识和技能的多元在线互动共享服务,让更多的学习者开阔眼界,分享学习乐趣,共享优质师资和教育资源,以公益方式推动实现教育公平。
在当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人已经不再是一个个互不相关的孤立个体,而是像神经元一样相连相通。互联网提供了低成本、高便捷的信息交互和价值交换平台,有助于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大化。互联网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让人们能更直接地理解和感受他人的境遇。在这个新公益时代,开放、对等、参与、共享的互联网精神更顺应公益的要求。因为“互联网+”的嵌入,公益有了“大众参与”、“联手创造”的新特征,实现了公益的“平民化”、“生活化”和“娱乐化”。“互联网+公益”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为主渠道,通过移动化支付、社交化劝募和趣味化互动,激发人们关心、参与公益的热情,营造随时随地、便捷轻松做公益的氛围,使人们“随手公益”逐渐成为一种生活常态。除了比较常见的手机支付、扫二维码等捐赠形式,跑步、读书、下棋、拍照、购物等许多随手化、随性化的新型公益形式也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