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开发区“智能工厂”占全市半壁江山

   2016-06-06 790
导读

本报讯(通讯员 王静 高创 记者 张希)在前不久市经信委公布的全市首批10家智能工厂名单中,江宁开发区内的科远自动化、国电南自

  本报讯(通讯员 王静 高创 记者 张希)在前不久市经信委公布的全市批10家“智能工厂”名单中,江宁开发区内的科远自动化、国电南自、埃斯顿、国电南瑞、南瑞继保5家企业位列其中,占据全市半壁江山。这释放出一个信号:一场由智慧产业引起的产业革命风暴即将在这里掀起。江宁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万平说,紧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行动计划,江宁开发区将抓住智能制造、工业4.0发展先机,力争在这一领域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南京市实施方案(2015—2017)》,全面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我市决定每年启动10家“智能工厂”建设。入选“智能工厂”名单,要求可不低:项目建成后,工厂运营成本要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要缩短20%、生产效率要提高20%、产品不良率要降低10%、能源利用率要提高4%……
  江宁开发区入选的这批“智能工厂”什么样?让我们透过规划方案来看个究竟。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投资4.5亿元,打造机器人智能制造系统研发和产业化及机器人“智能工厂”。建设项目包括两个各1.2万平方米的机器人智能化生产车间,还有一个8000平方米的自动化物流和仓储车间。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生产车间,其生产流程可感知、可监控、可追溯,借助移动互联网、智能传感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智能工厂”可以根据订单自动优化生成生产程序,后台系统可以自动采集工业现场的复杂数据,传感器24小时监控生产中机器和人的一举一动,设备坏了,“智能工厂”可以像一个医生一样自我诊断。项目建成后,未来每年将有3000台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系统从江宁开发区走向全国。(下转A6版)
  (上接A1版)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方案是“就地改造”,计划投入5.2亿元,对现有的生产场地、自动化设备、信息网络平台等资源进行全方位升级。按照“整体规划、分布实施”原则,企业将依托虚拟制造、物联网、大数据等关键技术,对二次电气设备的生产流程进行智能化升级。“这将是一个一体化智能网络平台,是一套可以实现智能生产、智能管控、智能分析的生产制造系统。改造后,产品交付速度将更快,资源消耗将更少。”企业相关人士介绍说。
  据了解,近年来,江宁开发区以提高智能制造水平推动产业升级,加快企业应用自动化、智能化装备改造进程,加速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各环节的智能制造建设,除5家“智能工厂”外,江宁开发区内的南瑞继保电力装备智能调试车间、迈瑞医疗血球试剂智能生产车间、国电南自电力设备智能生产车间都成为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入选数占全市1/3。另外,我乐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抢抓互联网+、工业4.0发展机遇,将创新突破口放在个性化定制与规模化生产的有机结合上,实现了工业化升级和顾客个性化需求升级的双赢,成功入选工信部2015年度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24503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