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采购

发产品

  • 发布供应
  • 管理供应

传统金融机构必然走向“互联网+”

   2016-06-06 750
导读

这几天,《银行互联网化,为何总是差强人意》这篇文章风靡网络。文章观点认为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相比,在理

 这几天,《银行互联网化,为何总是差强人意》这篇文章风靡网络。

文章观点认为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相比,在理念、组织架构、文化、人才方面的包袱拖慢了创新步伐和进程,反映了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在新技术、新理念的冲击下尚不具备丛林生存能力这一深层次问题。

笔者认为,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的股东、高管层在直面并解决这一决定未来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之前,需要正本清源,深刻思考什么是互联网信息时代(以下简称信息时代)的“以人为本”。

现在,仅从表面看,金融从业人员有着相对社会平均收入高一些的薪酬,有着相对优越的工作环境,其社会地位也尚可,可以说初步实现了“以人为本”,但诞生并完善于工业时代的现代金融业所体现的“以人为本”具有鲜明的工业时代特点。

在工业时代,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商业活动围绕少量的核心数据展开,规模化大生产与大协作的工业体系使得生产者在生产关系中居主导地位,这种从生产端单向推送到消费端的B2C式的产-消模式使得各类企业所面对的外部商业环境相对稳定,其搜集、处理、利用的商业信息所表现出的数据特征多为因果的、静态的、延迟的,故而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协作就是单向的,线性的,链条的,企业的内部运作与管理自然就是机械化、标准化、同步化、集中化(集权化),服务于这种经济形式的金融机构就需要更加严密、全面、有效的内部管控措施以确保获得更多的风险收益。

在这种目标与约束条件下,经过百年演进与各种风险的考验,银行等金融机构终从组织架构上体现为“总-分-支”垂直管理架构,越往上决策权越集中;

从人力资源结构上体现为典型的金字塔结构,规模庞大的物理网点与众多的业务操作人员;

从激励机制上体现为激励机制单一,主要是职务等级、员工工龄与工资收入挂钩;

从企业文化上体现为“合规重于创新”、“合规创造效益”。

继而,工业时代的金融从业人员只需要当好一颗颗“螺丝钉”,哪怕个人待遇再高,也只是一颗“金色螺丝钉”。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到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等都将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社会经济、个人企业都正在迎来全面的信息时代。

在信息时代(我们尚处信息时代早期),互联网化所带来的数据量的飞升催生了“云计算”、“大数据”等存储、处理、利用数据的新技术、新理念的发展。企业包括金融机构的商业活动不再围绕着工业时代的那些少量、核心数据展开,而是要面对海量、高频、实时、非结构化为主的数据。

这些(大)数据既来源于消费者,也来源于内部员工,这使得企业要面对的数据具有了“自下而上,自内而外”的特征,从而企业的主导地位逐渐丧失,外部消费者与内部员工等个体获得主导权。

同时,在“云+端”的基本模式下,这些(大)数据依附于“端”的应用场景,并不完全附着于企业的内外运作流程。因此,企业的内部运作流程必须对这类非结构化的、非因果的、实时甚至先验的数据做出快速、准确、灵活的响应并落实行动。此时,企业的内部管理与外部协作就不能再沿用工业时代的方法,其单向性因消费需求个性化、多样化而多向化;其线性化因分布式所导致的多元化分工而网状化;其链条化因灵活动态的网状协同而柔性化。

故而,企业的内部运作与管理就必须开放化、社区化---充分体现互联网的开放、共享、平等的精神特质。

所以,服务于这种新经济形式的金融机构也就不能沿用传统的模式。其现有的“总-分-支”垂直管理架构将变得扁平化,使得网络结构能够映射到组织架构中并予以灵活调整。

金字塔状的人力资源结构将变成纺锤状,员工告别“螺丝钉”角色,人人都是都是价值网络上不可缺少的节点,专家型员工成为主流;单一的激励机制将变得多样与灵活,员工依据其能力与贡献获得业绩股份、股票期权等;保守以合规的企业文化将变得更加“以人为本”,更加突出员工个性发展,鼓励创新,在内部形成一种共同学习、开发技术信息、创新产品的良好氛围,形成不断创新发展的经济有机体,从而把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时代在变,但企业经营管理的本质是搜集、处理、利用商业信息并获利的能力这一基本理念不会变。如前述,在这一理念下,工业时代的商业活动都遵循着类似于机械系统的基本法则,而信息时代的发育,则正在全方位地体现出生态系统的一些基本属性与特征。

比如,现有的单向、僵化的供应链将不再是企业间的主要协同模式,而灵活动态的价值网络协同将越来越主流化,这决定了现有的金融组织及其生产的产品与服务必然越来越跟不上信息时代的发展。

故而,互联网企业所表现出的对人的尊重,发挥人的特性,无论在内部管理、客户体验还是市场反响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则是必然的,是不由股东及高管的意志为转移的。

那么

什么是信息时代的“以人为本”呢

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需要围绕着三个子问题展开:

一是“为了谁”(全面以用户为中心);

二是“依靠谁”(组织设计以人为中心);

三是“成就谁”(企业发展以人为目的)。

只有回答了这三个子问题,金融机构才能本着信息时代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去设计、规划、践行“互联网+”,才能获得切实的效果、持续的能量。

反观现在一些传统金融机构虽举全行之力所做的技术平台革新却仅限于技术与产品层面的互联网化,其多获得电子银行3.0式的短暂成功反而会使自身错过全面改革的战略机遇期,难获长期成就(完)。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原创作品,作者: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24327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更多>同类新闻

入驻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4000085670

请手机扫码访问

客服

客服热线:4000085670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产品

为您提供专业帮买咨询服务

请用微信扫码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