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互联网+”和自身的产业基础和自然条件,东北制造业完全可以恢复往日的荣光。
1、服务化:用现代服务业拉动制造业转型
制约东北发展的一个很大问题是结构性问题,就是产品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与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后的需求有很多不适应,东北是我国建设早的装备制造业、原材料、能源基地,所以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偏重重化工、能源、原材料,进入新常态以后,适应性就出现了很大问题。所以下一步应该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真正实现多业并举、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积极培育东北发展新的动能。
——国家发改委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司司长周建平
东北对现代服务业要有全新的认识,德国是我们的榜样,德国有两个“70%”:一是现代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是70%;二是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是70%。东北要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可以德国为案例,走出一条以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拉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子。东北在结构调整中关键问题是现代服务业的占比太低,所以严重制约了东北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过去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恰恰成为东北经济一个薄弱的地方,拖累东北转型升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现代服务业的培育问题,这实际也是一个新的消费能力培育的问题。东北有很多很好的资源,培育旅游业、健康养老业,包括林下经济等,有很多可以做。
——国家发改委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司司长周建平
2、信息化:抢占“中国制造2025”高地
这些年,东北经济已经丧失了核心的动力要素,要走出经济困局,要转型升级,要再创新优势,东北地区必须把基点放在创新上,重点在科技创新上下大功夫。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日益深度融合;为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国家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这些都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东北地区要及时抓好这个难得机遇,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结合未来科技进步趋势,大力提升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科技创新再造东北新优势,力争未来使东北成为中国制造业强国的核心区。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
拥抱“互联网+”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必然要求。新型工业生产所必需的智能化、定制化都是依托信息技术实现的。除了这些必然的应用,东北的工业发展还要依托互联网的技术把东北现有的工业研究力量重新整合,把“互联网+”这个概念扩展到“技术+”的概念,这样才能以快的速度弥补东北高端研究力量不足的问题,让东北尽快抢占“中国制造2025”这一高地。在这方面东北有很好的基础,也有很强的潜力。依托“互联网+”和自身的产业基础和自然条件,东北制造业完全可以恢复往日的荣光。
——盘古智库理事长、科技部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副理事长易鹏;盘古智库研究员周济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互联网+”在东北振兴过程中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在创造创新环境方面下更多工夫,形成一两个创新型城市或者区域创新中心。创新不是什么地方都能搞、都能搞得成,还需要环境的支持,应该给每个城市平等的机会去吸引更多创新要素,逐步形成区域性创新中心。东北地区在装备工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有很大的创新空间,但关键并不是政府直接去搞什么项目,而是培育一个创新环境。
——经济学家刘世锦
3、开放化:以开放倒逼制造业改革
东北二次振兴的突出矛盾在哪儿?市场开放度偏低,或者严重偏低,我讲三个数字。
一个个数字,东北三省对外贸易依存度比2014年全国差了23个百分点,对外开放程度严重滞后。
第二个数字,市场开放程度严重滞后。全国民营经济的贡献率是60个百分点左右,东北大概只有50个百分点左右,在市场、民营经济指标上,和江浙比就是几十个百分点的差距。
第三个数字,产业开放程度严重滞后。东北国有企业资产规模以上工业总资产的比重达到60%左右,但全国的平均数字只有10个百分点。所以从东北来看,我认为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开放程度、产业开放程度严重滞后是制约东北二次振兴的突出矛盾,要解决这个突出矛盾需要下功夫。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新阶段,东北的对外开放面临新的情况,要有新的举措。
一个,积极推进“广义一带一路”建设。应该意识到“一带一路”跟整个东北亚的关系非常密切,要把“丝绸之路”和俄罗斯的“亚欧之路”,蒙古的“草原之路”等其他国家的发展战略衔接起来。
第二,通过“手臂延长方略”,推进大图们江地区的开发和开放。通过共同合作共同管理,中国获得朝鲜罗先区若干码头50年的使用权。中国从中朝边境的圈河口岸到罗先区港口修建50公里公路,我称之为“手臂延长方略”:“公路相当于手臂,港口相当于巴掌”。通过“手臂延长”,使“近海而不沿海”的吉林通往日本海和太平洋。其他口岸也可采用“手臂延长方略”。
第三,发挥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装备制造业力量雄厚,是东北地区的一张“王牌”。随着中国下一步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高铁、核电等装备成热门商品。东北地区应抓住这个历史难得的机遇,成为整个国家参与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的“新支点”。
第四,建议设立“中国(东北某地)自由贸易试验区”。要加强对TPP的研究。TPP协议将提出诸多挑战:要求取消国企的超国民待遇,要求政府“中立化”,要求处理好劳资关系,要求做好环境保护,要求保护知识产权。建议国家在东北设立一家“中国(东北某地)自由贸易试验区”,以避免本土企业外迁到其他自贸区现象再度发生。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导常修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