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推进文化建设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思路和措施
文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深刻把握文化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文化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文化繁荣发展是衡量民生改善程度及社会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文化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氛围和深厚土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加强供给侧改革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形成多方供给、有序竞争的良好格局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然要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当代中国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生活方式相适应,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这是文化建设供给侧改革的必要途径。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至少要做好三项重点工作:一是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二是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三是要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是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重中之重。这要求正确处理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市场机制的进入,并不是要弱化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而是要通过引进市场机制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结构,建立健全市场经济环境所要求的“政府—市场—公共文化机构”之间良性的互动关系模式。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是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关键环节。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方面,要加强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扶持;营造平等准入的发展环境,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事业;推动社会体制机制创新,培育和促进文化类社会组织发展壮大;加强宣传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舆论氛围。
建立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是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的当务之急。购买模式有利于改变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做法,促进政府自身运作方式的改革,减轻政府压力,提高政府管理和公共文化服务社会的效率;有利于发挥社会力量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改善社会文化治理方面的作用,激发整个社会的文化活力和文化创造力。
(二)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及时准确搜集群众文化需求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处于既需要弥补历史欠账、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建设,又需要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特殊时期。这个过程中,自然是先选取有形可见的、容易量化的建设指标作为切入点,而对于无形的、难以量化的建设指标,如按需供给、服务水平质量、群众满意度等,多少表现出有心无力,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等问题。因此,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应该是文化建设供给侧改革要解决的要问题。群众需求反馈机制建设主要内涵应至少包括四个方面,即需求反映机制、群众参与决策机制、按需供给机制、反馈评价机制。
需求反映机制是指形成信息畅通的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反映渠道,对需求信息进行科学筛选、分析和呈现,并向供给者和需求者进行反馈的过程。一方面要建立立体化、高效便捷的需求反映渠道;另一方面要及时有效地处理需求信息。要广泛征集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并遵循时效性、公平性等原则,保证需求信息向供给者和需求者输送反馈。
群众参与决策机制是指在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由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公共文化服务评估等决策的工作机制。要鼓励群众自办文化,支持成立各类群众文化团队,为民间文化队伍提供展示交流平台,实施基层特色文化品牌建设项目,吸引更多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热情。
按需供给机制是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动态性调整机制,即在群众需求信息分析及反馈基础上,对公共文化服务与产品供给做出相应调整,从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针对性、实效性,使其更适合差异化服务对象的文化需求。要把握群众诉求,根据地域、民族特点,文化层次不同,欣赏习惯差异等因素,提供有针对性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严禁一刀切。
反馈评价机制是指以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标准为基础,以群众满意度测评为核心指标,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数量、质量进行全方位评估的工作机制。要把群众满意度调查结果作为衡量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效果的重要依据,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群众满意度调查指标,定期开展满意度问卷调查、网络满意度调查等活动。
(三)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是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初步形成,但目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需矛盾仍然突出,文化要素流动仍然不畅,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必须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大力推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
一要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建设。不断丰富文化产品市场,是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重点。要发展演出娱乐、电影电视剧、动漫游戏、电子音像制品等传统文化产品市场,建设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文化产品市场。鼓励文化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等先进物流技术开展第三方物流服务,构建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相配套、贯通城乡的文化产品流通网络,努力实现文化产品低成本、高效率流通和配送。
二要加强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建设。文化生产所必需的要素交易市场,是文化市场发展的基础性条件。要有序发展文化产权、版权、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建立健全文化资产评估体系和文化产权交易体系,发展以版权交易为核心的各类文化资产交易市场。推进文化资本市场建设,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源有效对接,充分利用国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要加强文化社会组织建设。文化社会组织是政府联系市场主体的桥梁,充分发挥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是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重要条件。要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加强各类文化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建设,健全行业规范,完善行业管理,更好地履行协调、监督、服务、维权等职能。
(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增强各类文化企业发展活力和实力
在培育大型骨干文化企业的同时,也更加注重扶持小微文化企业的成长。必须在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主导作用的同时,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支持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构建开放的文化市场发展格局。
一要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要在已放宽社会资本准入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门槛,减少不合理的准入限制,在国家许可范围内,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给予其与国有资本投资同等支持,努力构建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化投资格局。
二要扩大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准入领域。要允许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以控股形式参与国有影视制作机构、文艺院团改制经营,并享受与国有文化企业同等待遇,切实发挥好、引导好、保护好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积极性。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服务和管理,引导投资方向,抑制无序竞争,促进其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三要支持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大力发展小微文化企业,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和文化创造活力,活跃文化市场。鼓励小微文化企业走“专、精、特、新”路子,重点支持有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小微文化企业进入创业板上市融资,逐步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