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建设好长春新区,对于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深化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众所周知,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国家发改委在《关于促进国家级新区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国家级新区应保持经济增长速度在比较长的时期内快于所在省(区、市)的总体水平,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规模,将新区打造成为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平台、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示范区,进一步提升新区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比较同等级别和城市规模的东部沿海经济新区和中西部新区,对长春新区的建设和发展有重要参考和借鉴意义。
一、东南沿海代表性新区的战略定位和主导产业
东部沿海以青岛西海岸新区,南京江北新区,福州新区为例。青岛西海岸新区战略定位建成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深远海开发保障基地,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青岛西海岸新区主导产业是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海洋新兴产业集聚区,重点产业是港口航运、石油化工、家电电子、船舶海工、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装备;南京江北新区的战略定位是国家级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和开放合作示范新区;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三角洲的重要发展支点;南京都市圈和苏南地区的新增长极;南京市相对立、产城融合、辐射周边、生态宜居的城市副中心。南京江北新区主导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航运物流、港口贸易,重化工业、特色环保、汽车及零部件、轨道交通、现代生态农业;福州新区战略定位是两岸合作交流重要承载区,扩大对外开放重要门户,东南沿海重要现代产业基地,改革创新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福州新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业、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新型石化、特色钢铁、高端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现代工业,高端海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材料。
二、中西部代表性新区的战略定位和主导产业
中西部以西安西咸新区,长沙市湘江新区,昆明滇中新区为例。
西安西咸新区战略定位是“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实验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重要支撑带”、“大西北经济金融中心”、“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与高端要素集聚平台”、“国际休闲旅游宜居城市”。西安西咸新区主导产业是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先进装备制造业、临空产业、仓储物流业、生态文化旅游和高端现代服务业。形成高新技术研发、信息服务业、商贸物流、新能源、国际教育交流、文化旅游等十大产业集群,建立一批专业化的产业园区;长沙市湘江新区战略定位是高端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创新创意产业集聚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江经济带内陆开放高地。长沙市湘江新区主导产业是工程机械、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业,新兴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生态旅游休闲产业,现代农业;昆明滇中新区战略定位是面向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点,云南桥头堡建设核心区,现代产业聚集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绿色发展样板区。昆明滇中新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现代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和以现代金融、商贸物流、康体休闲与文化创意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
西安西咸新区战略定位是“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实验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重要支撑带”、“大西北经济金融中心”、“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与高端要素集聚平台”、“国际休闲旅游宜居城市”。西安西咸新区主导产业是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先进装备制造业、临空产业、仓储物流业、生态文化旅游和高端现代服务业。形成高新技术研发、信息服务业、商贸物流、新能源、国际教育交流、文化旅游等十大产业集群,建立一批专业化的产业园区;长沙市湘江新区战略定位是高端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创新创意产业集聚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江经济带内陆开放高地。长沙市湘江新区主导产业是工程机械、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业,新兴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生态旅游休闲产业,现代农业;昆明滇中新区战略定位是面向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点,云南桥头堡建设核心区,现代产业聚集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绿色发展样板区。昆明滇中新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现代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和以现代金融、商贸物流、康体休闲与文化创意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
三、创新是长春新区发挥后发优势的关键
作为批复较晚的新区,长春新区应充分借鉴东部沿海经济新区和中西部新区的战略发展和产业定位,取长补短,在差异化和比较优势中寻求自身优势,创新是长春新区发展的关键。而建立改革创新的机制,建立高效运转的行政管理机制,构建现代社会治理体系,赋予新区更大自主发展权、自主改革权、自主创新权是长春新区创新的关键。我们知道,由于长春新区所属区域包括高新区、朝阳区、宽城区、二道区、九台区等5家行政区,所以新区开发既要充分调动各行政区积极性,又要形成协调统一的规划和发展的局面。避免的出现各地区过分注重局部利益,打破行政壁垒,让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在长春新区内自由流动。在体制机制上先要有如下创新:
一是扩大新区管委会权限,进一步扩大管委会在土地、财政及人事等方面的权力,加强管委会在统筹规划、协调处理等方面的管理能力;二是完善管委会内部组织结构建设,加大对长春新区内各行政区、各开发区之间的约束作用,实现全面、统筹发展;合理界定长春新区管委会与行政区、开发区之间的职责范围。三是为充分调动长春新区内各行政区、开发区、镇的积极性,运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新区管委会与各行政区(如按照51:49的出资比例)建立投资开发平台如长春新区联合开发总公司等多家利益共享平台,在土地增值收益、新增税收分配等方面形成利益共享机制;四是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机制。坚持统一、精简、高效原则,按照大部制、扁平化、强基层的思路,合理配置机构编制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五是实行灵活的用人机制、薪酬和奖励机制,实施政府雇员制度等。因为,长春新区吸引高素质的人才需要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和薪酬管理制度,一个精简、高效的长春新区政府机构,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具有现代公共服务意识的公务员队伍。
总之,作为国家级新区,长春将肩负起长吉图、吉林省乃至东北未来区域发展的空间格局,具有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实现产业战略升级、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示范特色经济等主要功能。只有差异化的创新,长春新区才能成为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成为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形成特色新兴产业集群的新区,成为推动产城融合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标志性新区,成为东北新一轮振兴、长吉图先导发展的重要引擎。
(作者系吉林大学商学院院长助理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