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功能核心区
着眼“产业结构优化”,聚力发展高端服务业,聚焦形成金融服务、国际商务、高端商贸、文化创意、都市旅游等现代服务业,2015年该区域服务业比重已占全市总量82%;
都市功能拓展区
突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快布局电子信息、高端材料、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该区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将占全市总量60%以上;
城市发展新区
突出工业化、信息化“两化提速”,布局形成石油天然气化工、装备制造、机器人、新型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城市矿产、节能环保等支柱性、战略性产业集群,其工业增加值比重将占全市41%;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
将突出特色资源加工、特色旅游业和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成为全市特色旅游增长快区域。
制图/丁龙
近3年来,按照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我市分行业配套制定了工业、农业、商贸、旅游等不同产业布局,引导各区县进行定位招商、错位发展。目前,各个功能区域产业发展已呈现出特色化、集群化、生态化和效益化态势。
近期,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提出进一步培育壮大区域优势主导产业。
五大功能区域下一步的产业发展路径将如何进行?市发改委主任沈晓钟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各功能区域将按照自身功能定位,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各自优势主导产业,终形成区域特色鲜明、分工协同一体、逆序圈层化分布的产业格局。
做好规划统筹重点专项
深化培育各功能区域主导产业
各个功能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如何培育壮大?沈晓钟表示,要着眼于进一步彰显区域特色,坚持产业跟着功能走,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统筹衔接市级工业、商业、农业等“十三五”专项规划。
沈晓钟认为,在坚持现有的功能区域产业分工前提下,要细化落实“6+1”传统优势产业、十大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十大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和七大特色农业产业链等产业集群(链),在不同功能区域的布局重点;要突出产业功能定位,每年须确定实施一批五大功能区域主导产业发展重点专项,严格执行五大功能区域产业投资负面清单,严把项目建设关口,积极引导企业投资符合各功能区域产业定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转型发展需要的项目,将各功能区域更多符合条件的产业项目,纳入市级年度重大项目建设范畴,在产业政策、重大规划、用地保障等方面给予统筹调度支持。
具体而言,在都市功能核心区,要加快培育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集聚一批总部基地,培育一批“双创”空间,着力聚焦发展金融服务、国际商务、高端商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以及金融服务业、服务外包、设计研发等专业服务业。
都市功能拓展区要着力新兴产业创新集聚,加快建设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企业研发创新中心和技术中心,扶持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集聚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
作为全市“工业主战场”的城市发展新区,要进一步改造提升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化工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高端交通装备、页岩气、MDI及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应着力发展榨菜、柑橘、草食牲畜、生态渔业、茶叶、中药材等特色效益农业产业链,培育完善以生态、人文和养老为特色的休闲旅游业,并承接发展电子配套、机械加工、纺织服装、绿色食品、中药材加工、清洁能源等特色产业。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则要大力发展生态民俗文化旅游业,培育发展养老休闲旅游业、乡村旅游业,全链式发展草食牲畜、生态渔业、高山蔬菜等山地特色农业产业,配套发展纺织服装、绿色食品、中药材加工、清洁能源等特色资源加工产业。
突出创新驱动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促进各功能区域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沈晓钟表示,在五大功能区域产业发展实施路径中,始终要把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主动力,不断促进各功能区域主导产业培育壮大。
他表示,市发改委将牵头抓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出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年工作方案,全面推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5—2020年)》各项任务落地,重点推动创新资源向两江新区等聚集。其中,将重点推动出台加大创新研发经费投入工作的实施意见,促进全市创新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逐步提升。
在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方面,市发改委将研究并提出市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专项建设基金并进行试点,支持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园区和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工程,加快发展现代特色效益农业。进一步夯实万州、涪陵、黔江等区县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启动一批市级专项资金项目建设。
在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方面,市发改委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国制造2025》、《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布局发展十大新兴产业集群,大力推进页岩气装备产业、LNG装备、天然气分布式能源装备产业发展;培育环保产业成为产业发展新增长点;升级天然气化工产业,发展资源环境消耗较少、附加值较高、产业互补性强的化工新材料产品。
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升级,则是当前及今后五大功能区域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沈晓钟表示,市发改委将推动实施《市域物流布局规划》,以重点物流园区为依托,建立三级物流枢纽体系,构建“两环五带”物流空间走廊,探索推进我市现代服务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并通过深化物流领域供给侧改革,出台降低物流成本专项方案,积极争取国家现代物流创新城市试点。
融入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
促进各区域联动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
沈晓钟表示,要培育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结构合理的产业集群,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叫得响的企业品牌。
对此,我市要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提升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开放引领功能,强化城市发展新区开放支撑能力,拓展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对外开放空间,在深化对内对外开放中培育壮大各功能区域主导产业集群。
沈晓钟表示,当前我市先要广泛参与国际产业合作,充分融入“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比如,积极推进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合作,细化落实批“11+7”政策措施,加强航空、物流服务等方面合作;加深与俄罗斯及中东欧各国的文化交流和商贸互通,积极推动我市汽车、装备制造、建筑化工等企业到上述地区投资,以此推动一批重点合作项目达成。
在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推动成渝城市群产业协作方面,我市要落实好《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加强与东部地区尤其是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在电子商务、快递物流、跨境支付、第三方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进行专题对接,争取与沿海省市共同策划并举办“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招商引资活动;瞄准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加强与沿海省市形成产业转移合作;城市发展新区的各个区均与四川兄弟县市人文相近、地缘相亲,要以此为依托,积极构建川渝产业协作示范区。
在促进各功能区域产业良性竞争协作方面,沈晓钟表示,我市将以物流流向、交通线走向、流域关系等为主线,本着“全市域布局、全链式打造”原则,引导各区县依据区域功能定位,围绕“6+1”传统优势产业、十大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十大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和七大特色农业产业链,开展集群式招商引资。通过推动建立市级招商引资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招商引资行为监控,切实避免各区域各区县恶性竞争和盲目引进过剩、落后产能,终促进各区域联动,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