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基本完成《中国制造2025》“1+X”规划体系编制

   2016-05-27 740
导读

央广网北京5月19日消息(记者张棉棉)2016年5月18日,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加快推进船舶行业智能制造示范应用,工业和信


央广网北京5月19日消息(记者张棉棉)2016年5月18日,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加快推进船舶行业智能制造示范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在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召开船舶行业推进智能制造现场经验交流会。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会上表示,工信部已基本完成《中国制造2025》“1+X”规划体系编制工作,制造业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及高端装备等五大工程实施指南已经公开发布。作为《中国制造2025》一个个落地措施,针对当前我国智能制造标准滞后与缺失、没有现成经验模式可遵循的突出问题,将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和新模式应用作为两大重点方向,对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的93个重点项目进行了支持。同时与国标委编制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总体框架。一年来智能制造专项、试点示范项目的实施,不仅支撑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建设,推进了智能制造装备安全可控,同时带动社会投资近300亿元,对探索形成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模式,提振各方面信心做出了表率,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开好头,铺了路,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

辛国斌强调,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是《中国制造2025》明确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是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基础和重要支撑。在政策引导和市场倒逼下,船舶行业加快调整转型,国际市场份额稳居前列,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海工装备发展初具规模,配套业自主发展取得新突破。自2010年起,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造船指标已连续6年稳居世界前列。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方面我国造船企业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造船每修正总吨工时消耗、全员造船效率等效率效益指标与造船强国的差距仍然较大。

据介绍,“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船舶工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期,产业发展已经进入增速减缓期、结构调整期和优势重构攻坚期三期叠加阶段。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船舶制造技术融合,大力推动智能制造,能够快速提升船舶建造质量和效率,降低成本和资源能源消耗,是增强我国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加速产品创新和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构筑我国船舶行业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举措。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21675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