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技术创新实现弯道超车
电力装备制造业从“赶超”到“跨越”
中国电力报 中电新闻网记者于海江
1月8日,“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全部揭晓,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187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167项。“电网雷击防护关键技术与应用”、“特大型水轮机控制系统关键技术、成套装备与产业化”、“青藏电力联网工程”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燃煤烟气选择性催化脱销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我国电力设备企业中国西电集团、南瑞集团、龙源环保等榜上有名。
2015年,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依托技术创新,在火电高效超超临界和二次再热、燃气轮机制造、核电“华龙一号”、百万千瓦级水电装备、柔性直流输电、1100千伏特高压装备等方面实现了弯道超车,技术创新犹如“点火器”,为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发动强劲引擎。
能源装备制造水平上台阶
能源“十二五”规划以来,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以先进核电项目为依托,加快大型锻件、核主泵、关键材料、数字化仪控系统、核电泵阀等关键设备的自主制造。
2015年,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问世,并在福清5、6号及防城港二期核电项目中得到应用。同时,“华龙一号”也在巴基斯坦、阿根廷、英国落地,上海电气、中国一重、东方电气等龙头企业已经掌握三代核电装备的制造技术。
“研发600摄氏度百万千瓦级(单轴)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研制700摄氏度超超临界发电机组锅炉、汽轮机设备、辅机、高温材料和部件”一直是我国煤电装备制造企业努力的方向。2015年,国内百万千瓦高效超超临界临界机组和二次再热机组从无到有,700摄氏度发电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燃气轮机制造方面,设备企业积极开展低排放燃烧和多种燃料燃烧的试验工作,旨在突破制约工业燃气轮机的低排放燃烧和多种燃料燃烧等关键技术。推进现有燃气轮机制造技术进步,研制小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开发重型燃气轮机,提升高温部件制造和试验验证能力。目前,上海电气燃气轮机有限公司已经具备全序列燃机产品和服务,上海电气收购安萨尔多后联合意大利和上海两个研发中心联合开发新一代重型燃机,并共同拥有知识产权。
在大型水电设备、风电和太阳能设备、储能设施和分布式能源设备、输配电设备等方面,我国设备企业同样实现了弯道超车,5兆瓦陆上风机问世,掌握了大容量整机及大型轴承、变流器等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实现批量生产。兆瓦级光伏电站逆变、控制系统问世……
创新为企业提供永久动力
早在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该项目完成单位包括国家电网公司、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等100余家单位。
在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宝林看来,坚持技术引领与市场导向,以管理变革成就创新体系,以构建先进的创新体系支撑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驱动企业发展,这是企业能够长期保持领先的制胜法宝。
目前,中国西电集团加快开展基础技术研究,全力开展前瞻性转型技术研究,着力开展重大产业研发。开展±1100千瓦直流穿墙套管在内的±1100千瓦特高压直流成套设备、±350千伏/1000兆瓦柔性直流输电换流阀关键技术、柔性直流输电控制保护技术、多端直流输电用电力电子直流断路器关键技术、柔性交流输电用固态短路限流器研发。
2016年是起承转合的一年,按照《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2014~2020年)》的目标,我国能源装备制造业任重而道远。
“十三五”期间,要按照创新机制、夯实基础、超前部署、重点跨越的原则,加强科技自主创新,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打造能源科技创新升级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依托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先进核电、可再生能源开发、智能电网等重大能源工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能源装备制造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先进能源技术装备“走出去”,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能源装备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