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去昆明,从长水机场出来之后,滴滴约快车的时候,对方后来跟我电话沟通说要绕开滴滴出行的平台,直接付费去做这个事情。所以我认为这个互联网应用的打车平台,和传统的出租车行业的平台,冲突的根源是在于机制没有终形成。网络约车的不安全性可能一直存在。但现在各个公司,像优步(Uber),神州专车都在做很多工作,包括向保险公司定制司机险,或者乘客险,这些事情会弥补这种风险性。我觉得这一点,以后的问题不大。
种种乱象是在一个新生事物发展中必然出现的问题,我对此持乐观态度。我觉得未来一个是他们内部会积极梳理,前段时间在深圳,已经辞退了几千名不合格或者身份来源比较存疑的司机。另外,基于社会和政府机制对于互联网约车的现象的成熟设计,成熟之后其相应的机制配套跟进的话就会更好。当然,用户在使用这些打车软件的时候,也应该有相应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
补贴的烧钱模式,是在于教育和引导整个市场,特别是培养广大用户互联网打车的应用的意识,但这种使用和消费习惯培养起来之后,补贴和烧钱肯定会减少。目前看来,一二线城市是相对成熟的,三线城市以下,本身打车的需求没那么高。这个事情要一分为二的看。同时,滴滴出行未来的市场覆盖场景,可能不仅仅局限于陆地交通,有可能会有些延展和新的创新尝试。所以,在这些新的业务还没成熟之前,可能会持续的烧钱。
滴滴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回到一个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就是共享经济模式这点去谈,共享经济模式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社会的闲置资源,具体到滴滴,就是利用在交通方面闲置的公共交通资源,比如一辆私家车,不可能24小时都开,产生不了更多的价值,你把它分享出去,利用车辆闲置的时间和空间,赚取一定的油钱,或者补贴家用。滴滴,现在已经开始在尝试商业化,也就是一些盈利模式的探索。比如打开他的APP界面,可能出现一个牛奶广告、汽车广告,或者电影的宣传,这是他一种新的宣传方式,未来盈利也不是不可能。
总的说来,滴滴出行这个平台目前已经是中国一个大出行平台,他未来的发展空间不可估量,未来的想象力也非常丰富。而且,滴滴现在也在投资一些相应的互联网创业项目。另外,需要理性的看待,三四线城市,甚至二线城市以下的城市,都可能不是滴滴出行未来的重点和发展空间。
滴滴出行这个公司目前的业务线非常多,但其中矛盾的,就是出租车业务,和快车、专车业务。这两方面的业务,相对来说,目前很胶着。特别是出租车这块的司机和行业来讲,因为快车和专车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受损。而且颠覆了传统的租车约车打车服务,这一块有很大的难度,如果不能处理好这个问题,滴滴可能发展会受到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