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海临风,站在十二五收官和十三五开局的交汇点上,无论以何种眼光巡视江苏沿海开发,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都是一颗耀眼的明珠:
从50亿元到220亿元,从30%到80%!2015年岁末,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捧出滚烫数据。这意味着,短短4年时间,该区工业应税销售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就分别增长了4倍和2.6倍多!更让人惊喜的是,这个曾因“三高一低”化工企业扎堆而饱受诟病的园区,通过创新置换,吸引3家世界500强、27个上市企业项目以及4个创新中心落户,重点打造的新医药、新农药、新材料等3类高新产业群正在加速集聚,整个园区跃升为江苏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江苏省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试验区、江苏省高分子材料科技产业园。
“新常态背景下,对于曾经的经济洼地而言,‘又好又快’是一个发展路径。没有‘加速度’,我们就无法甩掉落后的帽子;而没有‘好质态’,跑得越快就越容易翻车。”如东县委常委、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栩龙十分欣慰地说,昔日茫茫盐碱地,见证了这座现代化精细化工园区的快速崛起,他们大的心愿就是,让一样的大海呈现出不一样的风光。
产业转型:
让园区更精细,产业更分明
【精彩镜头】
2015年12月28日,走进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只见碧水蓝天,鹭鸟翔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面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令人赞叹的是,这里还是9种全球极危、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其中极危物种勺嘴鹬的数量占全球总数的50%,成为勺嘴鹬全球迁徙过程中重要的停歇地之一,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观鸟爱好者来此旅游观光。
【纵深解读】“提起化工,人们先想到恶臭、污水,甚至是爆炸等不安全因素。但我们坚持把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的重要抓手,努力以小的资源环境代价促进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探索出了一条产业转型、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的精细化工发展之路。”张栩龙介绍,化工产业是如东的传统支柱产业,曾经遍布全县的小化工企业达到268家。“十二五”期间,如东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先后开展三轮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对区外化工企业实施搬迁、关闭和转产。截至目前,全县共关闭了近百家重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实现产业集群、企业集聚、治污集中,全县28家上规模的企业入驻沿海经济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对这些企业再次梳理,从产业发展布局、装备技术水平、三废处理能力,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实行联合预审,又劝退11家,剩余九九久科技、快达农化等17家企业迅速调整产品结构、淘汰落后工艺,在园区立稳脚跟。目前,如东成为全省一个家,也是一个化工园区外没有化工企业的县份。
“绝不能让引进园区的化工企业成为新的污染源。”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一班人始终坚持环保安全的理念,注重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关,不符合产业规划的项目一律不要,先后否决和劝退了108个污染难以治理、环境危害较大的项目。仅2015年就否决了预计总投资30余亿元,涉及不符合产业规划和“两高一低”项目20多个。在“堵”的同时,园区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对优势项目的引进上来,先后引进德国巴斯夫、中化集团、韩国SK等世界500强企业,海正药业、华海制药等27家上市公司企业纷纷抢滩登陆,形成集新医药、新农药、新材料为主导的三大产业板块群。中化国际一期投资6.1亿元的优嘉植保有限公司从签约、基建,到投产、量产,并启动二期工程,前后不到两年时间。公司4个产品都采用清洁化技术生产,并相继取得了19项国家发明专利,麦草畏、贲亭酸甲酯、氟啶胺入选国家“十二五”科技攻关计划,极大提升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优嘉一期项目可年产麦草畏5000吨、联苯菊酯800吨、贲亭酸甲酯1500吨、氟啶胺600吨,其中,麦草畏的市场占有率全国大,2015年实现销售7亿元。总投资36亿元的优嘉二期项目已进入审批阶段,预计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应税销售40至50亿元。正如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会长孙叔宝所言:“优嘉植保代表中国农药企业的先进水平,而洋口化工园则代表了中国农药工业产业的发展水平。”
绿色发展:
让园区更安全,群众更放心
【精彩镜头】
2015年5月21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办的“2015中国化工园区与产业发展论坛”在重庆举行。会上,如东沿海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周勇喜获“中国化工园区优秀管理者”称号。
【纵深解读】
事实上,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的发展之路也历经过挫折,尤其是环保和安全工作一度为老百姓所诟病。“我们不能责备老百姓反对的声音,也不能埋怨他们不懂化工,如果园区的安全环保工作做好了,反对声自然就没有了。”张栩龙说。
埋下头来抓基础设施建设。从园区和企业两方面双线出击,对水、气、声、渣实施全方位的治理。园区投入4500万元建设15座控源截污井,既堵死不法企业企图偷排渠道,也极大地保障了园区的水环境安全。园区2007年建成的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稳定达标排放的需求,园区再投入4500万元,请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运用其十二五水专项研究成果的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实施深度处理改造,确保达标排放。在消防安全上,每年的投入都在300万元以上,园区消防站在2010年通过省安委会二级消防站验收的基础上,又配备了高喷车、大功率水罐、大功率远程输水泵车等。现在,按特勤消防站配置的第二消防站正在建设中。
“近两年内园区用于环保和安全的投入超过8亿元。”说起环保安全整治,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朱伟对园区的大手笔投入深有感触,他介绍,园区与中交天航环保合作的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高毒、高盐、高浓度有机废水产业化示范项目已进入设备安装;与南大环保合作,引进美国水热气化技术处理固体废弃物项目和与中化集团合作引进意大利湿式氧化技术处理高有机物污泥项目正在筹备中。园区与聚光科技合作,计划投资3.1亿元,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化工园区大气环境监控预警网络和化工企业LDAR检测,打造国内领先的环境监控预警和风险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样板工程。
与此同时,园区加大了对安全环保的整治力度。“不符合安全环保要求的,一律责令停产整改,一日不整改到位,一日不得恢复生产。”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吴劲松说。南通维立科化工是一家生产乙酰甲氨膦的农药企业,以前只要车间一开车,整个园区都弥漫着恶臭。园区几次督导整改,企业舍不得投入,园区及时叫停了该项目。在停产半年后,企业意识到不改造真没有出路了,先后投资2500多万元,改造了废气收集管网,新上RTO废气焚烧炉等三废处理设施。如今,不仅气味没有了,产量比以前大幅提升,每天比改造前净赚10万元。“晚投入了半年,至少亏了1800万元。”公司负责人回想起来懊悔不已。
铁腕治理,也盘活了园区有限的资源,园区兼并重组近20家企业。其中,上市公司精华制药通过重组、兼并,在园区形成了六厂联动的格局。与此同时,园区积极引导企业与杜邦、陶氏等世界化工巨头合作。目前,园区企业每家都有国外供应链企业10家以上,为他们提供配套。“这也倒逼着企业去加强自身的环保安全设施建设,不然也无法通过国外企业的验厂。”
据介绍,去年区内77家存在环保和安全隐患的企业实施整改。企业累计投入8.7亿元,对生产设备、三废处理设施进行集中整改。目前,园区内大气和水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历史好水平。在2015年全省危化品攻坚推进会和省环保厅化工园区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上,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的经验分别作了交流。
科技驱动:
让园区更智慧,企业更繁荣
【精彩镜头】
走进如东洋口化学工业园综合信息管理应急指挥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传输着园区企业的画面。去年,园区在全省一个家建成并使用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对园区企业实施全天候、全方位的监控。
【纵深解读】“科技是助推园区发展的引擎,我们以科技引领转型,以创新驱动发展,充分发挥园区整体产业优势,坚持自主创新,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正朝着智慧型园区的方向发展。”管委会副主任范于松介绍,园区想方设法搭建平台,为企业创新提供载体,先后出台《科技创新引导资金管理办法》、《项目环保准入规定》等文件,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鼓励企业引进人才,鼓励高校院所的专家来园区合作兴业,极大地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全区60%的企业与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今年就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名,“双创”人才5名,天津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纷纷在区内设立技术转移中心,江苏理工大学在园区建立产业研究院;占地面积450亩的科创园正在建设之中。“目前全县共有8家院士工作站,其中有5家落户我们园区。”
围绕环保和安全搞创新,提升工艺水平,使得每一个创新项目都“接地气”,这是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的大亮点。化工企业的副产品相对较多,用好了是宝,用不好便是害。近年来,园区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变废为宝,不仅减少了运营成本,还减少了对环境的危害。在园区,由于不少企业存在上下游产业链的关系,因此,立足区内现有资源开展研发,实现了企业间的有机融合。南通格兰特化工等企业的副产品浓硫酸,成为园区内另一家企业南通沃兰化工生产硫酸镁肥的原料,解决了园区内硫酸的出路问题;三美化工、江苏九九久、快达农化等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盐酸,则被长青农化、优嘉植保等企业消化;宝湾化工生产氯乙酸产生的二氯乙酸废液,成为琦衡农化生产三氯乙酰氯的原料,三氯乙酰氯又作为江苏九九久生产三氯吡啶醇纳的原料,三氯吡啶醇纳和新农的乙基氯化物又用于快达农化生产毒死蜱,而快达农化生产的毒死蜱再用于瑞帮农化、金陵农化等企业生产新型低毒高效农药制剂,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农药产业链,形成了“隔墙效应”。
只有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园区整体创新实力才能得到增强。纳百园化工生产的丙二腈,三废量大,成本高,企业组织科研小组,投入500多万元,开发了一条新的生产线,用固体光气替代三氯氧磷,实现了产品的革命性变化。除每年减少三废处理费用500多万元外,新的生产线使得每吨产品成本降低了3000元,而且产能和产品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人才和科技的带动效应如同核裂变一般,一个个国家和省部科技攻关项目、世界性技术难题得以被攻克,围绕优势产业,培育、引进、延伸相关产业链条,实现要素集中、功能集成、产业集聚,形成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的创新集群。因注入了“科技”基因,产品有了更高的含金量,产业的特色规模效应呈几何倍放大。东力化工的主打产品甲基肼,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用途没被开发,有时不得不以每吨两三万元的价格处理掉。去年企业从国外请来专家,开发成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药,使副产品发挥大效益,利税达40%以上。2015年,全区实现应税销售220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的80%以上,列南通市8个沿海园区一个位。
“我们园区将围绕‘全国有影响,江苏做示范’的目标,不断加强载体建设和科技创新力度,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实现应税销售600亿元,早日建成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谈及今后的目标,张栩龙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