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水产养殖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产业。但在世界上一直有反对中国水产养殖的声音,西方反对中国进行水产养殖的理由是什么呢?中国水产养殖的现状、面临着什么问题?未来要如何发展?在今天举行的2016(北海)海洋经济发展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院长麦康森教授作了详细的报告。
水产养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世界的范围来看,捕捞水产品在全球水产品中主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水产养殖发展迅猛,目前全球的水产品增长几乎来自水产养殖,其中主要的贡献来自中国。中国的水产养殖对世界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总有一股声音反对水产养殖,他们认为水产养殖会威胁食品安全,会威胁环境安全,会威胁野生鱼类资源。有国外学者认为要恢复原来的粗养、生态水产养殖模式。麦康森院士认为这些观点都过于极端,缺乏全球视野和长远的考虑。因为全球的人口仍在继续增长,而且随着人文生活的增加,对食品结构的需求也在改变。麦康森院士认为,全世界对水产品需求增长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如果不进行水产养殖,而是原来的低产、粗放式的生态养殖,无法满足全球的水产品需求。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度越高的动物由于其易得性被人类驯养的时间越短,但人类获取食物的途径大多经历了狩猎/捕捞到养殖的过程,比如牛羊等,鱼终也会如此。据联合国的预测,全球人口还在继续增长中,这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食物。因此,无论你喜欢与否,鱼的命运将跟牛、猪和羊等一样,从捕捞到被养殖。
我们养鱼能替代对鱼的捕捞吗?麦康森院士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尤其在中国,已经实现了这个答案。中国的水产养殖历史比较长,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但真正取代捕捞是解放之后的事情。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水产养殖迅速发展,1988年中国的水产养殖产量和捕捞产量各占水产品总量的50%,到1994年水产养殖产量占比超过60%,2009年占比已经超过70%。
水产养殖真的会威胁野生鱼类资源吗?
FAO 2014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均捕捞量排名倒数第二,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因此任何指责中国过度捕捞、破坏了世界渔业资源的结论都是不公平的,中国还没捕捞到它应得的份额。中国为了避免过度捕捞渔业资源,所以才大力发展水产养殖。未来5年内,中国的捕捞量不会增加,主要发展水产养殖。
中国的水产养殖产量已经达到4300万吨,有50%是不依赖饲料的,其中滤食性种类,草食性种类超过50%,再加上大量的杂食性种类,这三类占了全部种类的92%,肉食性种类仅占8%。中国的水产养殖是低营养级别的,我们用很少的渔业资源,养殖了大量的水产品。中国每年消耗的鱼粉大概是160万吨,其中100万吨是进口,但从2000年以后中国进口鱼粉量就停止增长。数据表示,近20年中国消耗的鱼粉产量没有增加,但是我们的饲料产量持续增加,这说明中国使用鱼粉的效率在提高。中国每年使用的160万吨鱼粉,大概有55%是用于水产养殖,我们用少量的渔业资源,养殖了大量的水产品,中国是的净鱼生产国。中国的水产养殖不但解决了我国的水产品需求、粮食安全问题,还为三农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中国水产养殖对环境更为友好。
所以,中国水产养殖的发展,实质是保护了野生鱼类资源,而非减少了野生鱼类资源。
中国水产养殖面临的挑战
中国的水产养殖未来也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麦康森院士把这些概括为“10+1”挑战:1缺地、2缺水、3缺蛋白源、4缺食品安全保障、5缺工程化技术、6缺劳动力、7缺良种、8缺良药、9缺品质保障、10缺加工消费习惯,以及缺德:社会责任与道德底线的丧失。
缺地:中国的人均可耕地面积本来就少,而其它产业比如工业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还会不断挤压水产养殖的空间,水产养殖的用地会越来越少,而且使用成本(塘租)也越来越高。
缺水:中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近年来中国的水质恶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影响水产养殖。
缺饲料蛋白源:我国饲料蛋白源严重依赖出口。鱼粉、大豆、玉米等自给率都很低,严重依赖进口。
缺食品安全保障: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丑闻频发,不少跟水产品有关系。病原、天然毒素、有机污染物、重金属、药物残留都是引起食品安全的原因,尤其是现在引起恐慌的药物残留。
中国水产养殖持续发展的方向
针对目前中国水产养殖业面临的问题,麦康森院士也提出了一些应对的措施。
1、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与水资源,提高单位面积、水体的产量,比如工厂化养殖。
2、开拓深海养殖空间。中国的海洋国土辽阔,要想办法利用这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比如深海网箱养殖等。
3、替代鱼粉策略。一方面广开饲料蛋白的来源,另一方面是充分利用水产品加工的下脚料等。
4、提高水产安全与消费者信心。一是宣传食用水产品有利于提高国人的健康,二是采取一切措施保证养殖水产品的食用安全。麦康森院士认为,水产养殖无抗生素的时代即将来临,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