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不是贴标签

   2016-05-20 2170
导读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涵是问题导向下以改革攻坚克难为关键解放生产力的长期行为,主要涉及劳动力、土地和自然资源、资本、科技、制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涵是问题导向下以改革攻坚克难为关键解放生产力的长期行为,主要涉及劳动力、土地和自然资源、资本、科技、制度这五项,其中科技和制度改革能带来大红利

中央提出着力推进供给侧改革,我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供给体系质量效益提升的方针,体现了我国经济工作思路和宏观调控指导思想的创新。

一方面,从经济学基础理论层面说,供给侧对需求侧的响应机制及其特征,是划分经济发展阶段和不同时代的决定性因素。人类社会文明的提升过程中,关键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创新都是发生在供给侧。过去需求侧总量视野内称为动力来源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其实必然要衍生出结构化动力问题,我们只有将这种结构化的逻辑传导、转移到供给侧,并充分展开,才可以有效形成对整个经济增长动力体系的认知和把握。

另一方面,从我国经济社会转轨过程和具体国情看,客观上特别需要注重供给侧结构问题。在“三农”、区域协调、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国防、重点建设等方面补短板、优结构,特别是以制度供给、深化改革来解放生产力、化解矛盾累积与隐患叠加、引领新常态,形成中长期可持续发展后劲。

所以,供给侧改革不是贴标签式地选择新概念,而是实行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创新;供给侧改革不是否定需求侧和简单搬用供给学派减税为主的思路,而是借鉴中外所有需求管理、供给管理的有益经验,又侧重于供给体系建设的系统工程;供给侧改革不是所谓搞新计划经济,而是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总体上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有限政府相结合,实现中国守正出奇的现代治理和从追赶到赶超的超常规发展。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涵,是问题导向下以改革攻坚克难为关键解放生产力的长期行为。从供给侧相关因素看,主要涉及劳动力、土地和自然资源、资本、科技、制度这五项。引领新常态,必须更多依靠后两大要素的潜力释放——科技一个生产力和制度改革带来大红利,这也是提高全要素生产力、对冲下行因素、打造发展“升级版”的主要的能量来源。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19326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