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从去年起泛财经的信息中铺天盖地的工业4.0可是你可能连1.0 2.0 3.0都概念模糊又如何透彻理解4.0以英国人为主导
以瓦特改良蒸汽机为标志
进入机械化生产的时代被称为工业1.0
以德国人为主导
以西门子改良发电机
戴姆勒发明内燃机为起点
进入电气化自动化生产的时代被称为工业2.0
以美国人为主导
以计算机和信息化的推广为开端
进入电子信息化的时代被称为工业3.0
差异化的 定制化的但这就是工业4.0的全部吗上个月吴老师也带着150个企业家到达了工业4.0的发源地 汉诺威我们可能还是没办法完成阐述工业4.0到底是什么但我们至少可以告诉你这些都是错的——误读1
黑灯车间
就是工业4.0
有一个盛传的概念是“黑灯车间即工业4.0”,就是指这个车间里没有一个人,不需用灯。这其实已然是通过自动化来提升劳动效率的3.0惯用思维。
在工业4.0时代,车间是黑暗还是明亮,是没有人还是站满了工人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车间的生产线是否是柔软的。
什么是柔软的生产线?
一个,以前的生产线只能生产类似的产品,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线需要全线共进退;而柔化的生产线是一个积木式的组件,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而短期内做调整,生产全新的产品。也许同一生产线就能生产汽车、衣服和套套。
第二,以前的生产与消费者的关系只是单向传递,消费者可以挑选不同生产线生成的产品,却无法对生产线提什么要求。
柔化的生产线是可以与消费者互动的,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定制产品。
哈雷公司生产一辆标准的机车原本需要21天,但对生产线进行大规模的改造之后,消费者去定制一辆自己的哈雷机车,选好喜欢的颜色与配置,生产只需——6个小时。
误读2
工业4.0
是可以引进的
以前我们常常听说“从欧洲引进了一条生产线”“从日本引进了管理模式”,于是也有人叫嚣“去汉诺威引进工业4.0”。
但工业4.0是无法被引进的。先,这是一个路径,而非答案,谁都无法翻到教科书的后简单抄上。其次,工业4.0是以大数据为依托的,单纯地引进生产线至工业环境和消费环境完全不同的地方,只会愈演愈糟。
一个智能化的工厂本身就是需要被定制的,它只能在本土产生。
红领的C2M模式,利用中国服装行业十年的海量数据积累,创造了百万亿级的设计组合,将工厂改造成一台数字化大工业3D打印机。在满足每个个体需要的同时,生产成本下降30%,生产周期缩短了40%,原材料库存更是减少了60%。
误读3
有技术
就是工业4.0了
也有人说人工智能、机器人、3D打印、VR、AR都是工业4.0。
实则不然,技术仅仅是工业进化的载体,真正变革的是技术背后的应用场景。正是这个应用场景解决了生活中某一个细微的问题,戳中了隔靴搔痒一直没挠到的那个点。
在建造工厂之前,做一个数学模型,对流程进行模拟,通过VR技术进行全真体验。
能够分析出高压线建在哪里可减少树木砍伐、库存如何放置更能利于生产、交通如何安排才能保证工厂通畅,等等。
在建设前分析怎样在相同的土地上以优的方式建造一个工厂,要比建好之后通过实践改进,成本低得多。
瓦特改良蒸汽机成功前,承受了破产、猜疑的十年。西门子研发直流发电机成功前,度过了失聪,拮据的十年。冯诺伊曼成为电子计算机之父前,经历了颠沛流离,战乱的十年。中国制造业虽然正历经低迷,但黎明前的黑暗即将过去。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正在变革,谁都有可能在这场洗牌中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