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静态交通所所长王杰认为,要利用好大数据进行停车管理,停车收费可按照流量“动态调价”。
停车难、停车乱是中国社会面临的突出难题。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国大城市小汽车与停车位的平均比例约为1:0.8,中小城市约为1:0.5,而发达国家约为1:1.3。保守估计,中国停车位缺口超过5000万个。
单就北京而言,截至2014年底,北京机动车停车位约290万个,基本车位缺口达350万个;出行车位缺口约30万个。近日第四届清华同衡学术周在京举行,多位交通行业专家热议停车规划,看好“互联网+停车”时代的潜力。
借力大数据 停车收费分时“动态调价”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静态交通所所长王杰看好“大数据”解决停车难。
据他介绍,全球停车供给政策基本上有三条:一是传统供给,二是停车管理,三是市场化为导向的停车政策。
具体而言,以美国为代表的是传统供给,以日本、欧洲为代表的是停车管理。如法国是按照时间来配比停车的空间,周一、三、五停到马路这边,周二、四、六停在马路另一边。美国和欧洲对路边停车也有诸多限制条件,在周边办公的能停在某个车位,在一天某个时段可以使用某种车位。而中国香港等地以市场化为导向,保证停车需求供给以及价格的相互影响,形成市场来调节的市场价格体系。
他认为,中国停车管理政策的缺失、执行不利,缺乏一个统筹的体制机制,造成了停车设施需求和供给的严重失衡。
“互联网将给停车产业带来巨大变化。”王杰说,以往停车规划数据采集完全是凭人调研,但互联网大数据,能更科学地完善停车规划。
他说,利用大数据,可以直观地分析一天什么时间段是停车满的,能帮助制定动态的停车价格政策。
例如在美国旧金山渔人码头,通过大数据研究分析,确定了附近停车场使用高峰期为12点到15点,所以动态调整价格,15点以后大部分街区的停车价格会低于中午、高于上午。这样也使得停车反作用于动态交通,减缓了拥堵。
大数据也将有助于盘活停车的存量,实现分时共享。王杰举例说,当居民白天上班时,住宅区的车位处于闲置状态,通过互联网手机APP进行分时共享,大约能盘活30%的存量。
路侧停车应“限时” 代客泊车潜力大
路边乱停车如何解决?武汉无线飞翔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颜国顺认为,一个城市的路边停车位要变成临时的,可以不收费,但必须限时。
他说,国外很多地方的路边都有计时收费的咪表,且大都限时15分钟、限时30分钟。这意味着,交再多的钱,到了60分钟要么挪车要么再交钱。他建议,中国可以借鉴咪表的经验,路边限时停车,用科技手段,保证车在某处超过规定停泊时间直接贴条。
谈起互联网的应用,他强调要搭建和完善云平台来整合资源。他提出,停车管理的云平台要重点关注服务系统、清结算系统、科技手段。
服务系统意味着要能干“7件事”:查询、导航、预约、寻车、交易、支付、共享。他说,云平台需要方便民众的使用,能够即时查找车位等。
颜国顺强调,要建立一个可追溯的帐户系统。如一个车牌对应一个手机号,一个帐户可以挂多个车牌,如果觉得支付哪一笔停车费有问题,要有一个申诉的渠道。
针对屡禁不止的黑停车场等问题,颜国顺认为,要让停车收费员变成取证员和巡查员。他解释,要完善多元化的支付方式,多利用线上支付。如在台湾,停车场收费员不碰现金,只负责取证,车主在任何便利店都可以交钱。
颜国顺也看好“互联网地锁”、“代客泊车”等前景。互联网地锁不由遥控器控制,也不由车控制,而是由云平台控制地锁的开关。
根据他的设想,车主可通过手机预约居住区的车位,预约信息通过移动端转到云平台,车来了,地锁打开,车走了,地锁关上,如果使用时间有延续或者车主迟到,可以翻倍收费。
谈起目前已在北京儿童医院试点的代客泊车等,颜国顺说,未来可以跟医院的医疗系统、挂号系统联动,让真正来看病的人能够先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