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采购

发产品

  • 发布供应
  • 管理供应

把脉大国医疗 从供给侧开出医改处方

   2016-05-19 710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中央财经领导组第十三次会议上强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有周期性、总量性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矛盾的主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中央财经领导组第十三次会议上强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有周期性、总量性问题,但结构性问题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要准确把握基本要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求,让供给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主攻方向是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供给与需求在医疗领域的矛盾加深,医疗领域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难点问题集中暴露。

  在此背景下,新供给破题产业升级系列论坛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脉大国医疗”圆桌会议5月1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主要探讨如何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理,结合当前积极推进的供给侧改革,破题医疗体制改革这一世界性的顽疾和力争开出中国式的“处方”。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

  供给侧结构改革呈现四大现状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些基本认识,我认为, 一个,供给和需求都很重要,但是供给处于主导地位。需求也创造供给,但只是短期的,从长期来看,几百年、几千年里,每一次人类经济的进步都是供给主导,所以供给和需求当中我们认为供给属于主导地位。只有现实的供给才能创造真正的现实的需求。

  第二,关于供给结构。不管一个产业还是一个国家经济,都分为四个阶段:新供给形成阶段、供给扩张阶段、供给成熟和供给老化阶段。为什么我们比不过美国经济,就是因为我国太多产业处于后两个阶段,而对方处于前面两个阶段。对方一个单位的有效供给能够创造N个单位的有效需求,而我们投入钢铁、水泥,一个单位的有效供给能创造1/N的有效需求。

  未来新供给不是那些消耗地球资源污染环境的财富,而是消耗人的思维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财富,是知识经济信息财富、文化、金融等等。新供给、新动能和去产能、去库存不是矛盾的,去产能、去库存是平行行驶的两条河流。

  具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推?从五大要素出发,要降低土地的供给成本,提高土地的供给效率,提高劳动的供给效率,降低劳动的供给成本,提高金融的供给效率,降低资金的成本,提高创新的效率,降低技术的成本,提高制度的效率,降低管理的成本,从供给侧去挖掘经济增长的潜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呈现四大现状:一是中央相关指导思想在逐步完善;二是部委从互相谏言到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三是地方政府从雾里看花到付诸行动;四是学界从一哄而上到理论逐步清晰。

  关于供给侧改革跟中国医疗的关系,从经济学原理角度认识,这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经济学的资源配置问题。基本的医疗供给满足需求,我觉得还是可以做到的,问题就是如何促进新供给,怎么刺激医疗技术的创新,从各种技术去推动,满足需求。同时,如何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这个领域里面,这是个如何提高总量供给的问题。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管理处处长王海涛:

  保证公民的公平医疗权是政府的基本责任

  我们谈医疗服务产业的时候,觉得它的产业。其实医疗基本的东西还是医疗服务,产业这个概念实际上把医疗的外延扩大,比如把医疗器械融进来,把保险融进来,但是总的看医疗服务,从根本上还是要以人为主,对人的服务,对人才的拥有。

  举美国为例,作为发达国家,真正医院不到6000家,只有18%是营利性医疗机构,美国政府的公立机构占22%,美国非政府的医疗机构占60%,大部分都是非营利的、非政府、民营的。实际上这个体系当中保证医疗服务的基础的东西是以民生为主。

  医疗服务这个行业基本的特点就是保证作为人的生存权、健康权、公平享受医疗服务权,这个公平谁来保证呢?一方面,要政府保证,政府作为纳税人,这是基本要做的。第二方面,社会救助。还有一些就是慈善,共同来支持这个事业。在整个供给侧当中,对医学的定义有其特殊性,不能完全把它定义成产业,而是要保证公民的公平医疗权,这是政府的基本责任。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来看,有两方面。一个是人才的培养。比如去年年底、今年年初我国提出儿科医学人才紧缺,甚至局部地区断档,同时,公立医院产科的床位也不够,建档很多地方都建不上。究其原因,这些基本的学科的人才是不足的,导致不足的原因可能是20年前在医学学科的设计上和招生上以及我们的人才培养上、对人才的激励方式上的错误。所以现在政府放开二胎政策实施,但许多措施却没有跟上,现在是生孩子定不上床,十年以后呢?能不能看得上病?

  第二,对现有的人才要提高其生产效率,医生的职业环境十分重要。对一些有能力的公立医院的一生,可以留出自由的时间让他们在社会平台上发挥专长,有能力自主执业的人可以去自主执业,但要注意的是,要有规范的环境,严格的监管机制,包括执业注册的审核和能力的判断。医生自由执业的制度推进需要一系列的配合,比如人事上的改革,考核机制、职称机制、待遇绩效激励机制,这些改革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要素,在供给侧研究中也应该有所体现,目前这方面有一些尝试,但是缺乏规范性、宏观性的政策。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副会长、三博脑科医院董事长张阳:

  医疗应进一步对社会资本开放

  医疗问题是个社会的问题、是个民生问题,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除了国家要投入,更要动员全社会的资金做医疗方面的投入。

  医疗完全市场化不现实,因为人道主义救死扶伤是医院的天职,但是医疗必须尊重市场规律,中国现在医疗领域对社会资本开放,政策制度也很不错,但在执行过程中还有很大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把开放环境做好。

  从我的角度来看,主要其实还是医保政策制度的开放。其一,医保是一个信誉的象征,一个医院有医保和没有医保给老百姓的感觉根本不是一回事,有医保的医院觉得是好医院,是国家正规医院,如果没有医保,这个医院大家觉得是骗子医院。其二,中国现在98%的居民是参加社会保险的,如果一家医院没有医保,老百姓到这些医院看病不能报销,他第二次、第三次还会来吗?不会的。因此医保核心的政策要完全开放。

  第二个层次。我们是北京市的三级专科医院,92%的病人是全国各地的,去年做了3300例的手术,80%是四级手术,我们神经外科高等级的。但是,我们是北京市三级医保定点,全国各地对我们的医保开放度不到20%。如果现在所有来的病人回去以后医保都会有报销的话,手术量会翻一番,可能会达到6千台到7千台。如果全国医疗保险互相都可以结算互联互通,一样的公平对待,那像我们这样的民营医院就会再上一层楼。因此政府还要开放政策,政策落地。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田金洲:

  恢复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要问题

  现在很多民营医院的存在已经缓解了医疗供给的不足,为什么医疗服务当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完全被解决呢,我觉得是值得深思的。

  一个,恢复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医疗行业供给侧改革的要问题。时至今日,即使药价降了,即使医疗服务增强了,大医院专家还是一号难求,小病大医的情况依然存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犹如一个顽疾,至今没有得到完全解决。所以,无论是分级诊疗难以实现,还是药价虚高抑或是猖獗的挂号票贩子,真正要解决的还是上游医院公益性的问题。供给侧改革可以从公益性方面做一个政策层面的探索,将其作为一个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医生的合理收入来源、医院的环境改善和医疗技术的更新、经费的来源没有解决,公立医院走市场化道路的步伐还难以继续。如果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医生也不会用太贵的药,也不会要求病人做太多的检查,医生不会整天为钱去忙碌,相反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和智慧用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专业医疗技术和减少医疗浪费上,从提高自己上去下功夫。

  第二,改变医生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度,是保障医院公益性的必要举措。解决供给侧的核心是改革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度。尤其增加基层人员的收入,改善工作和生活待遇,使基层医生学得到、留得住、干得好,与此同时,还必须改革医生的绩效考核,作为一个引导机制,尤其是高层级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体系,把他们从繁重的常见病、多发病中解放出来,把研究重心放在疑难病人的救治和科研中。

  第三,应该考虑到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和药品供销,这是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的重要保障。医疗资源的不合理流向,源于分级诊疗不到位、社会资源严重分配不均衡和医疗偏差。当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匀,即使普通常见病也不能很好地在基层医疗解决,不得不求诊于大医院。当患者劳累奔波在大医院就诊时,很难获得检查结果的互认,不得不多次重复检查。当患者费财、费时重新做检查时,等待时间过长,付费增加,又会增加患者负担或者产生怨言,甚至发生矛盾冲突,产生一些伤害医务人员的行为。因此,合理配置或者改革医疗资源分配体制,是医疗行业供给侧改革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原创作品,作者: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18362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更多>同类新闻

入驻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4000085670

请手机扫码访问

客服

客服热线:4000085670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产品

为您提供专业帮买咨询服务

请用微信扫码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