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案”带来的寒冬
自2013年国家开始对婴幼儿配方奶粉调整以来:工厂审查、配方注册、鼓励整合兼并重组,等一系列的组合拳淘汰了众多区域性小品牌。面对终端零售商的销售停滞与观望,众多小品牌更是孤注一掷,直接面对终端网点,供应价格一度探破调整之前的价格底线力求自保,然而在“政策”还在征求意见稿阶段,还未执行实施,几百个品牌已经悄然消失。面对奶粉占据大半壁营业额的婴童终端零售网络,部分大型连锁系统也在收缩自己的网点,另外一些小连锁系统也在抱团取暖不敢轻易下“赌注”,怕培养起来的品牌面对被淘汰厄运。现在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已经进入春天来临前寒冷的阶段。
二、渠道商、终端零售商如何选择品牌
《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出台,再次曝奶粉配方数量新“信息”
奶粉品牌系列收紧至3个,目前新规在征求意见稿阶段。新规共计十章200条,针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终意见还未定案和实施,但是信息量已经巨大,面对产品是否淘汰,业内专家提出几点参考意见:
1、了解并掌握生产厂商是否已通过审查拿到生产许可证。14年的调整,通过审查的生产企业已经控制在80多家,具体数据由于后期有几家企业只能供应原料而无法确定,但是对于零售终端乃至渠道商来说生产许可证是选择品牌的基础门槛;
2、看品牌配方是否注册。无论“草案”要求剩下几个品牌,配方注册制已经实施,并且是选择品牌的第二个基础条件;
3、看品牌生产量。由于品牌销售的零售价格以及各品牌的供货体系不同,难以从销量上看出结果,各品牌的生产吨数是容易掌握的,新规如真正实施,按照常理生产厂家由于设备产能原因,一般都会对量大的品牌进行力保;
4、进口品牌看生产批次。一般运转正常的品牌在这个特殊时期(大家都在观望的情况下)一年生产批次至少在三次以上,多的达到五次以上,可叫品牌营运商或厂家提供相关的海关证明,这个判断标准既直观又可看出品牌营运商的实力。
三、观望=坐以待毙
调整是为了规范市场,淘汰鱼龙混杂、质量不稳定的品牌,很多不错的国产品牌以及进口品牌都在抓住调整契机,在这个时期,眼光和判断尤为重要。剩下的品牌抓住一个少一个,品牌竞争力的优势不用多解释。据权威机构统计,抓住一个好品牌对于渠道商和终端连锁系统的竞争力会提高27%以上,稍有点实力的渠道商、大型连锁,一不小心把好的品牌拱手相让给竞争对手,相比之下自己的发展又会迟缓几年。然而,乳品行业再调整,也改变不了中国宝宝对奶粉的需求量,更撼动不了中国目前一个乳品消费大国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