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和机械科学研究总院12日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新世纪以来,中国与制造强国的差距缩小了一半,从不及美国指数的30%提高到接近美国指数的58%。目前,中国制造强国综合指数位列全球第四,处于第三方阵前列。美国为一个方阵,德国、日本为第二方阵。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院士在发布会上表示,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实现创新驱动和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主战场。
美国的再工业化、制造业回归战略、德国的工业4.0、英国的工业2050战略……放眼全球,制造业增长较快的国家纷纷制定了相关国家战略。2013年以来,中国工程院会同工信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开展重大咨询研究项目——“制造强国战略研究”。2015年,中国开始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
“中国制造强国综合指数在过去10余年间有大幅增长,但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从四个一级指标分项指数增速看,规模发展增速放缓,但在指数增长中仍占有主导地位。质量效益仍是瓶颈,结构优化有待突破,持续发展能力初现起色。”项目组组长朱高峰院士说。
报告指出,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突出,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受制于人,产品质量问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