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高端应当是机器人产业发展为核心的内容。如果不能在高端机器人方面有所突破,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就不可能取得实质性突破。
机器人产业在我国起步并不早,但是,由于有全球一个大机器人市场的依托,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速度还是相当快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已达到32996台(含外资品牌),同比增长21.7%。其中,自主品牌机器人产销量为22257台,同比增长31.3%。今年一季度,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1497台,同比增长了19.9%。
但是,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似乎并没有摆脱长期以来形成的拼数量、拼规模,不讲质量与效率的发展模式,更多的机器人企业,都扎堆在低端领域,在低端恶性竞争,而没有能够出现在高端和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领域,形成了低端竞争过度、产能相对过剩,高端依赖进口、产能严重不足的格局。如果不加以改变,光伏、风电等行业的发展老路又会在机器人产业重现,不仅不能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不能对“中国制造2025”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反而会带来资源的损失、投资的浪费,造成市场供求关系的扭曲和供需矛盾的加剧。
中国在经历了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以后,维持低端制造、劳动力红利、资源消耗等优势的条件已经不具备,有些甚至已经成为了竞争过程中的劣势。为什么会出现供需矛盾十分尖锐的问题,为什么要对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多数行业都是低端领域扎堆竞争、高端领域无人问津。
也正因为如此,必须从机器人产业开始,把目光盯得更远些,把标杆放得更高些,更加注重高端制造、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等方面。先,必须严格按照《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所提出要求,把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点放在高端制造等方面,力争从起步起,就抢占高端领域,避免在低端领域恶性竞争。
其二,要严格机器人产业布局规划,用信贷、税收、环保、耗能、用地等经济手段、经济指标,对机器人企业和项目予以调控和规范,凡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划、不符合高端制造要求、没有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等方面的优势的项目,一律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从严控制。
再者,要对创新能力强、对制造业、服务业水平提升有巨大作用的机器人企业,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奖励,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技术研发力度。对具有行业领先作用的企业和产品,要在标准制定、标准引领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倾斜,以提高这些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相关阅读】
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并于27日公开发布《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机器人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2020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10万台,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300亿元。
小的时候,记者总期待着“机器猫”能从漫画书里走出来,从口袋中掏出个新奇玩意儿帮我解决“小问题”。而不久前,李世石与阿尔法狗进行围棋大战,记者又真的从心底里害怕这个机器人,怕它真把我们的“每一步”都猜透,怕它真的赢了我们。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十三五”期间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蓝图。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六轴及以上机器人5万台以上;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培育3家以上的龙头企业,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8万小时。
之前,河北、山西、辽宁、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甘肃、北京、天津、广西、宁夏、新疆等20个省份,已相继出台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措施,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工信部也在抓紧编制与《中国制造2025》配套的11个规划。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日前发布了2016年版《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下称《白皮书》),称中国机器人产业已形成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和中西部四大区域集群。
9日,中国机器人高精密JHRV减速机发展论坛在武汉黄陂区举行。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预测,未来1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将达6000亿元人民币。
隶属中国科学院的新松机器人自动化公司近日在沈阳宣布,其自主研发生产的复合型机器人已经开始批量生产,市场前景广阔。在经济结构转型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机器人市场需求持续提升,而扶持政策的不断出台更有助于推动产业加速发展。业内人士预计,到“十三五”末,我国机器人产业集群年产值预计将突破1000亿元。
据介绍,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将在未来3到5年在全国10个主要工业发达城市布局机器人产业2.0时代,集中建设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创新示范基地、工业4.0创新示范中心、智能制造研究院、机器人在线等。目前,该联盟已与广东省达成战略合作,率先在广州或深圳布局机器人2.0时代战略,广东省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已批示相关部门积极支持配合。